威行
【拼音】:wēi xíng
【注音】:ㄨㄟㄒ一ㄥˊ
【结构】:威(半包围结构)行(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武力行为。指道德行为。指威势推行于某一对象或地方。威行[wēixíng]⒈武力行为。指道德行为。指威势推行于某一对象或地方。
基础解释1、武力行为。2、指道德行为。3、指威势推行于某一对象或地方。
引证解释⒈武力行为。引《国语·晋语六》:“杀君以求威,非吾所能为也。威行为不仁,事废为不知。”⒉指道德行为。引《史记·礼书》:“治辨之极也,彊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张守节正义:“以礼义导天下,天下伏而归之,故为威行之道也。”⒊指威势推行于某一对象或地方。引明沉德符《野获编·礼部·提学宪臣革复》:“提学宪臣,累朝无之,盖国初最重教职。一切儒生殿最,俱校官主之,以此威行一方,至出监司上。”陈炽《议院》:“英人剏之于前,德国踵之于后,所以威行海表,未艾方兴者,非幸也,数也。”
网络解释威行威行,读音为wēixíng,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武力行为等。
综合释义武力行为。《国语·晋语六》:“杀君以求威,非吾所能为也。威行为不仁,事废为不知。”指道德行为。《史记·礼书》:“治辨之极也,彊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张守节正义:“以礼义导天下,天下伏而归之,故为威行之道也。”指威势推行于某一对象或地方。明沉德符《野获编·礼部·提学宪臣革复》:“提学宪臣,累朝无之,盖国初最重教职。一切儒生殿最,俱校官主之,以此威行一方,至出监司上。”陈炽《议院》:“英人剏之于前,德国踵之于后,所以威行海表,未艾方兴者,非幸也,数也。”
汉语大词典(1).武力行为。《国语·晋语六》:“杀君以求威,非吾所能为也。威行为不仁,事废为不知。”(2).指道德行为。《史记·礼书》:“治辨之极也,彊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张守节正义:“以礼义导天下,天下伏而归之,故为威行之道也。”(3).指威势推行于某一对象或地方。明沈德符《野获编·礼部·提学宪臣革复》:“提学宪臣,累朝无之,盖国初最重教职。一切儒生殿最,俱校官主之,以此威行一方,至出监司上。”陈炽《议院》:“英人创之于前,德国踵之于后,所以威行海表,未艾方兴者,非幸也,数也。”
其他释义1.武力行为。2.指道德行为。3.指威势推行于某一对象或地方。
1.“我家桔树好像得了疮痂病,用灭病威行不行?”罗定市泗纶镇分会村农民邓明急切地询问。
2.赏罚明,则将威行;官人得,则士卒服;所任贤,则敌国震。
3.孙策为人明果独断,勇盖天下,以父坚战死,少而合其兵将以报雠,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
4.否则,公权便极易成为私利转换输送的工具,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各级官员“恐惧修省”之外,当前环境下,更应以雷霆霹雳之威,行震慑杀伐之实。
5.孙策为人明果善断,勇盖天下,以父坚战死,少儿合其兵将以报仇,转斗千里,遂尽有江东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
6.看着女演员简方达的示威者,谁声称第一次34年后,反战示威行。
7.在这个所谓的“总开关”法案复活的同一天,埃及人正面临互联网管制,此管制旨在打击该国的大规模示威行走。
8.党的年龄谁记得?党的生日谁知道?年年岁岁唱红歌,吾伴党行九十载。似忆当年党威行,保家卫国我最行。党的生日即将临,祝愿党威再莅临。
9.赏罚明,则将威行;官人得,则士卒服;所任贤,则敌国震。查字典造句www.chazidian.com
10.孙策为人明果善断,勇盖天下,以父坚战死,少儿合其兵将以报仇,转斗千里,遂尽有江东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www.chazidian.com/zj-200963/查字典造句网】
读音:wēi
[wēi]
(名)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气魄:~风|~势。
读音:háng,xíng
[xíng]
[ háng ]1.行列:双~|杨柳成~。
2.排行:您~几?
3.行业:内~|同~|在~|懂~。
4.某些营业机构:商~|银~|车~。
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字|几~树|两~眼泪。
[ xíng ]1.行为举止:品~|操~|德~。
2.走、走路:直~|前~|寸步难~。
3.前往:南~|与子偕~。
4.流动、流通:发~|运~|风~一时。
5.做、从事、实施:~医|~善|实~。
6.可以:只要尽力去做就~了。
7.能干、能力强:你真~。
8.行书的简称:~草|~楷|真~。
9.不久、将要:~将就木。
10.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短歌行〉|〈琵琶行〉。
11.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宾主百拜,而酒三行。(汉.扬雄《法言.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