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
【拼音】:tàn yuán
【注音】:ㄊㄢˋㄩㄢˊ
【结构】:探(左右结构)源(左右结构)
【简体】:探源
【繁体】:探源
词语解释寻求源头;探求本源。探源[tànyuán]⒈寻求源头;探求本源。
基础解释寻求源头;探求本源。
引证解释⒈寻求源头;探求本源。引宋张九成《辛未闰四月即事》诗:“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明袁宗道《刻<玉海>序》:“而此书繇天地及经籍制度,探源遡流,櫛比鳞次,万无漏一。”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盖其探源泝流,自《风》《骚》以及汉、魏、六朝诸才人,无不悉其才力而默相比较。”
网络解释探源探源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tànyuán,意思是寻求源头;探求本源。
综合释义寻求源头;探求本源。宋张九成《辛未闰四月即事》诗:“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明袁宗道《刻<玉海>序》:“而此书繇天地及经籍制度,探源遡流,櫛比鳞次,万无漏一。”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盖其探源泝流,自《风》《骚》以及汉、魏、六朝诸才人,无不悉其才力而默相比较。”探源[tànyuán]推究根源。宋.张九成〈辛未闰四月即事〉诗:「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也作「探原」。
网友释义tànyuánㄊㄢˋㄧㄨㄢˊ探源寻求源头;探求本源。宋张九成《辛未闰四月即事》诗:“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明袁宗道《刻序》:“而此书繇天地及经籍制度,探源遡流,栉比鳞次,万无漏一。”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盖其探源泝流,自《风》《骚》以及汉、魏、六朝诸才人,无不悉其才力而默相比较。”
汉语大词典寻求源头;探求本源。宋张九成《辛未闰四月即事》诗:“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明袁宗道《刻〈玉海〉序》:“而此书繇天地及经籍制度,探源溯流,栉比鳞次,万无漏一。”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盖其探源溯流,自《风》《骚》以及汉、魏、六朝诸才人,无不悉其才力而默相比较。”
国语辞典推究根源。宋.张九成〈辛未闰四月即事〉诗:「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也作「探原」。探源[tànyuán]⒈推究根源。宋·张九成〈辛未闰四月即事〉诗:「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也作「探原」。
辞典简编版探求事物的起源。 【造句】他好奇心非常重,对疑难问题都会追本探源,去了解来龙去脉。
其他释义1.寻求源头;探求本源。
1.从词本位出发,重新对联绵词进行探源,就会发现联绵词也有其造词理据,特别是原生造词阶段的联绵词。
2.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这样一个大前提,对他的辞赋观首先进行哲学探源,然后再进行文本分析。
3.“黄帝法道文化和治理思想,究竟起源何方?”在专题片《黄帝治理学探源》主线稿中,编导曾在这个问题的下方划上了着重号。
4.对每一种疑案产生的背景、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博弈、后世影响等均探源溯流、阐幽发微,从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5.长于地底探源的考古学家,希望找到信而有徵的先住民遗物。
6.这在没有地形图为依据的明代,徐霞客据其所见所闻,披荆斩棘,探源溯流,对天台山包括天姥山河流分合能记述得如此详尽,十分难能可贵,令人敬佩之至。
7.所选条目,史说有据,文献有征,探源溯流,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8.谭艳建议,国家能打造“北祭黄帝陵,南祭炎帝陵”的中华祭祖大格局,以满足更多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探源、谒祖归宗的心愿。
9.元大都遗址作为北京城市文明发展的见证和实物遗存,是研究北京城址变迁的重要实迹,对于北京市文化历史的探源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0.广州纸业震局探源郝艺远的空纸套钱术。
读音:tàn
[tàn]
(1)(动)试图发现(隐藏的事物或情况)
(2)(动)做侦察工作的人:~子。
(3)(动)看望:~望|~病。
(4)(动)向前伸出头或上体:~头~脑|~身。
(5)(动)〈方〉过问:~询|~讨。
读音:yuán
[yuán]
(1)(名)水流起头的地方:河~|泉~|发~。
(2)(名)来源: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