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摆脑
【拼音】:yáo tóu bǎi nǎo
【注音】:一ㄠˊㄊㄡˊㄅㄞˇㄋㄠˇ
【词性】:成语。
【简体】:摇头摆脑
【繁体】:搖頭擺腦
词语解释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摇头摆脑[yáotóubǎinǎo]⒈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引证解释⒈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引宋王明清《挥麈馀话》卷二:“相得端明似虎形,摇头摆脑得人憎。”沙汀《代理县长》:“代理县长摇头摆脑地笑起来,随又满足地叹了口气。”巴金《沉落》:“手里拿了一卷线装书,摇头摆脑低声诵着。”
汉语大词典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宋王明清《挥麈馀话》卷二:“相得端明似虎形,摇头摆脑得人憎。”沙汀《代理县长》:“代理县长摇头摆脑地笑起来,随又满足地叹了口气。”巴金《沉落》:“手里拿了一卷线装书,摇头摆脑低声诵着。”
国语辞典头摇来摇去。形容自以为是或自得其乐,如:「他摇头摆脑说:『我觉得这首诗做得很有味道。』」也作「摇头晃脑」。摇头摆脑[yáotóubǎinǎo]⒈头摇来摇去。形容自以为是或自得其乐。也作「摇头晃脑」。例如:「他摇头摆脑说:『我觉得这首诗做得很有味道。』」反正襟危坐成语解释摇头摆脑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头摇来摇去。形容自以为是或自得其乐,如:他摇头摆脑说:我觉得这首诗做得很有味道。亦作摇头晃脑。
出处宋·王明清《挥薼余话》第二卷:“相得端明似虎形,摇头摆脑得人憎。”
1.萧宇看着场中不少才子都摇头摆脑,跺着步子,手中山水扇一拍一合,就是想不出来,暗道,嘿嘿,不给你帮小子打支刺激针,我店子名气又怎样宣传出来呢。
2.王风摇头摆脑,手底一点都不含糊抓起一只兔子就啃得满嘴都是油。
3.只有老叫花子摇头摆脑,皱眉自语“奇怪!在哪呢?”。
4.这日正跟老师学这论语为政篇,老师在前面摇头摆脑很是陶醉。
5.同时,也对林有才这个混蛋感到可恶,整头躲在茅草房里对着几本书摇头摆脑,眼睁睁还理所当然的任由妹妹一个人承担所有不该有的责任。
6.玄曦摇头摆脑故弄玄虚道不可说,一切自有天命安排。
7.赵怀仁吃了颗花生米,摇头摆脑的样子。
8.他又见那人一面吃喝,一面摇头摆脑的听红云唱曲儿,显得十分的悠闲,心里不由得感到焦急起来。
9.卢卡斯装模作样的摇头摆脑,做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方晓翎的样子。
10.于雷摇头摆脑,上蹿下跳,手舞足蹈,整个一跳大神的。
读音:yáo
[yáo]
(动)摇摆;使物体来回地动:~晃|~手|~橹。
读音:tóu,tou
[tóu]
[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 tou ]1.(~儿)名词后缀。 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石~。骨~。舌~。罐~。苗~。b)接于动词词根:念~。扣~。饶~。嚼~儿。看~儿。听~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甜~儿。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
读音:bǎi
[bǎi]
(1)(动)安放;排列:把东西~好。
(2)(动)显示;炫耀:~威风。
(3)(动)摇动;摇摆:大摇大~。
(4)(名)悬挂在细线上能做往复运动的重锤的装置。摆的长度不变且振幅不太大时;运动的周期恒等。
(5)(名)钟表或精密仪器上用来控制摆动频率的机械装置。
(6)(名)〈方〉说;谈;陈述:咱们来~~。
(7)(名)[下摆]长袍、上衣、衬衫等的最下面的部分。
读音:nǎo
[nǎo]
(1)(名)(~子)人体中管全身知觉、运动和思维、记忆等活动的器官;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动物的脑只有管全身感觉、运动的作用:~子|~神经|~颅|~壳|~浆。
(2)(名)脑筋:动动~。
(3)(名)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樟~|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