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偏救弊
【拼音】:bǔ piān jiù bì
【注音】:ㄅㄨˇㄆ一ㄢㄐ一ㄡˋㄅ一ˋ
【词性】:成语。
【简体】:补偏救弊
【繁体】:補偏救弊
词语解释补偏救弊bǔpiān-jiùbì。(1)弥补偏差,救治弊病。偏:偏差,不正确;弊:毛病,害处。补偏救弊[bǔpiānjiùbì]⒈弥补偏差,救治弊病。偏:偏差,不正确;弊:毛病,害处。例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处,故政有眊而不行,举其偏者以补其弊而已矣。——《汉书·董仲舒传》英remedydefectsandrectifyerrors;rectifyabuses;
基础解释补救偏差,纠正弊病。
引证解释⒈补正偏差,挽救弊病。引元揭傒斯《上李秦公书》:“至于国家内外之体,补偏救弊之术,亦尝求其説而熟虑之矣!”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説话。”廖仲恺《消费合作社概论》:“因经济发达而育成资本的贵族,故兼有工团之制,以相对抗,皆图有以补偏救弊。”
综合释义偏:偏差;弊:赞美。补救偏差漏洞,纠正缺点错误。苟不自其本页图之,则亦仅能~,偷为一时之治而已矣。◎严复《原强》
网友释义发音bǔpiānjiùbì释义偏:偏差;弊:《说文》:一曰败衣。补救偏差漏洞,纠正缺点错误。
国语辞典矫正偏差疏漏,补救弊害缺点。补偏救弊[bǔpiānjiùbì]⒈矫正偏差疏漏,补救弊害缺点。引《元史·卷四·世祖本纪一》:「仍以兴利除害之事、补偏救弊之方,随诏以颁。」成语解释补偏救弊
辞典修订版矫正偏差疏漏,补救弊害缺点。《元史.卷四.世祖本纪一》:「仍以兴利除害之事、补偏救弊之方,随诏以颁。」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矫正偏差疏漏,补救弊害缺点。元史˙卷四˙世祖本纪一:仍以兴利除害之事?补偏救弊之方,随诏以颁。
出处宋·魏翁《鹤山文集》:“臣愿陛下以臣前所陈未喻六条行之;以明白洞达为目前补偏救弊之策。”
其他释义偏:偏差;弊:赞美。补救偏差漏洞,纠正缺点错误。
1.最后,针对这种大学入学考试方案的不足,本文设想了通过完善本科生转专业制度作为大学统一入学考试的补偏救弊之策。
2.鄙人以为大军还是要循循渐进,补偏救弊,择机而动,先要积铢累寸,抓住战机蚕食鲸吞。
3.工作中出了问题应采取措施,及时补偏救弊。
4.中医药膳以此为据,巧妙合理的利用五味之偏性以调整脏腑之偏颇,补偏救弊从而使五脏之间恢复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
5.这才是真正的人文主义的立场,任何文化都不应该偏离这样的一种立场,一旦如此,则必然要进行文化上的补偏救弊的工作。
6.同样,他们力图为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已经成就的现代性补偏救弊所立足的智慧资源也明显是源自于中国传统的。
7.所有这些替代的组合,构成一个补偏救弊的系统。
8.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割裂学术之间的传承关系,认识到自己的成绩乃是以前人的成绩为起点,对前人学术补偏救弊的结果,充分肯定了前人的成绩,表现出深刻的朴素历史主义思想。
9.因此,调和阴阳,补偏救弊,恢复二者的相对平衡,促进阴阳的平和状态,即为中医诊疗必须遵循的总纲。
10.其实,问题不在批评本身,而恰恰在于批评观念的不由自主地改弦易辙,虽然有时是为了补偏救弊,但矫枉过正仍然是当前批评的症结所在。
读音:bǔ
[bǔ]
(1)(动)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修补:~袜子。
(2)(动)补充;补足;填补(缺额):弥~。
(3)(动)补养:滋~。
(4)(名)〈书〉利益;用处:不无小~。
读音:piān
[piān]
(1)(形)不正;倾斜:~锋。
(2)(形)只注重一方面;不公正:~爱|~重。
(3)(副)客套话;表示已用过茶饭等:我~过了;您请吃吧。
(4)(副)偏偏:我~要去。
读音:jiù
[jiù]
(1)(动)援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命|挽~|营~|搭~|抢~|一定要把他~出来。
(2)(动)援助人、使物免于(灾难、危险):~亡|~荒|~灾|~急。
读音:bì
[bì]
(1)(名)欺诈蒙骗、图占便宜的行为:营私舞~。
(2)(名)害处;毛病:兴利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