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言
【拼音】:sú yán
【注音】:ㄙㄨˊ一ㄢˊ
【结构】:俗(左右结构)言(独体结构)
【简体】:俗言
【繁体】:俗言
词语解释1.民间流传的说法。2.俗谚。俗言[súyán]⒈民间流传的说法。⒉俗谚。
基础解释民间流传的说法。俗谚。
引证解释⒈民间流传的说法。引汉王充《论衡·福虚》:“夫见两头蛇輒死者,俗言也;有阴德天报之福者,俗议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城南十五里有利刹寺,中有石鞾,石上有足跡,彼俗言是辟支佛跡。”宋王谠《唐语林·方正》:“俗言拘忌,何足听也。以此获免,余之愿焉。”⒉俗谚。引《左传·隐公十一年》“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唐陆德明释文:“谚,音彦,俗言也。”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藤本》:“俗云:‘人无千日好,花难四季红。’四季能红者,现有此花。是欲矫俗言之失也。”
网络解释俗言俗言,民间流传的说法。
汉语大词典(1).民间流传的说法。汉王充《论衡·福虚》:“夫见两头蛇辄死者,俗言也;有阴德天报之福者,俗议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城南十五里有利刹寺,中有石靴,石上有足迹,彼俗言是辟支佛迹。”宋王谠《唐语林·方正》:“俗言拘忌,何足听也。以此获免,余之愿焉。”(2).俗谚。《左传·隐公十一年》“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唐陆德明释文:“谚,音彦,俗言也。”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藤本》:“俗云:‘人无千日好,花难四季红。’四季能红者,现有此花。是欲矫俗言之失也。”
其他解释世俗通用之语言,与雅言相对。《左传·隐公十一年》:「周谚有之曰。」注:「谚,俗言也。」;宋、苏辙〈谢除中书舍人表〉:「孰知牾俗之言,特被爱君之诏。」;《冷斋夜话》:「老杜八仙诗序李白曰:『天子呼来不上船。』方俗言也。」
1.俗言道眼高手低,但若不能放眼更高处,如何能提手脚?一山还有一山高,一水还有一水深,境界是局限,也是突破。周梦
2.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石女祠,俗言盛服过者,致风雷之变,更发卒数万改驰道。
3.讲文明,要通俗不低俗,言行举止大方得体;要大气不小气,大事小事认真仔细;要爱心不偏心,待人接物和蔼可亲;要善良不违良,一生一世美名传扬。查字典造句www.chazidian.com/zj-361797/
4.讲文明,要通俗不低俗,言行举止大方得体;要大气不小气,大事小事认真仔细;要爱心不偏心,待人接物和蔼可亲;要善良不违良,一生一世美名传扬。(https://www.chazidian.com/zj-361797/造句网)
5.讲文明,要通俗不低俗,言行举止大方得体;要大气不小气,大事小事认真仔细;要爱心不偏心,待人接物和蔼可亲;要善良不违良,一生一世美名传扬。[查字典www。chazidian。com俗言造句]
读音:sú
[sú]
(1)(名)风俗:世~|习~。
(2)(形)大众的;广泛流传的:~话|~曲。
(3)(形)庸俗:粗~|脱~。
(4)(名)指没出家的人:还~。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