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气
【拼音】:jiǔ qì
【注音】:ㄐ一ㄡˇㄑ一ˋ
【结构】:酒(左右结构)气(独体结构)
【繁体】:酒氣
词语解释1.指酒的气味。2.谓借酒使气。3.脸上的酒色。酒气[jiǔqì]⒈指酒的气味。⒉谓借酒使气。⒊脸上的酒色。
基础解释指酒的气味。谓借酒使气。脸上的酒色。
引证解释⒈指酒的气味。引唐沉佺期《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林香酒气元相入,鸟囀歌声各自成。”前蜀贯休《送胡处士》诗:“头巾多酒气,竹杖有苔文。”⒉谓借酒使气。引唐李白《白马篇》:“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唐柳宗元《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謡舞击咢,纤屑促密,皆曲中节度,而终身不以酒气加人。”⒊脸上的酒色。引《红楼梦》第一百回:“刚才我见他到太太那屋里去,脸上红扑扑儿的一脸酒气。”
网络解释酒气酒气,汉语词汇。
释义1、指酒的气味。2.谓借酒使气。3.脸上的酒色。
综合释义指酒的气味。唐沉佺期《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林香酒气元相入,鸟囀歌声各自成。”前蜀贯休《送胡处士》诗:“头巾多酒气,竹杖有苔文。”谓借酒使气。唐李白《白马篇》:“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唐柳宗元《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謡舞击咢,纤屑促密,皆曲中节度,而终身不以酒气加人。”脸上的酒色。《红楼梦》第一百回:“刚才我见他到太太那屋里去,脸上红扑扑儿的一脸酒气。”
网友释义酒气出自《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指指酒的气味。
汉语大词典(1).指酒的气味。唐沈佺期《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林香酒气元相入,鸟啭歌声各自成。”前蜀贯休《送胡处士》诗:“头巾多酒气,竹杖有苔文。”(2).谓借酒使气。唐李白《白马篇》:“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唐柳宗元《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谣舞击咢,纤屑促密,皆曲中节度,而终身不以酒气加人。”(3).脸上的酒色。《红楼梦》第一百回:“刚才我见他到太太那屋里去,脸上红扑扑儿的一脸酒气。”
1.小暑又临七月七,七月七日好运气;出门身边有福气,身边朋友无戾气;送完福气送冷气,不怕炙热的天气;身上千万不要有酒气,自己要懂得爱惜身体。
2.嚼着桉树叶子去掉呼吸中的酒气,她感觉到日暮时分的寒意已经在搅动周围的空气。白天的月亮黄得更深了,归巢的鸟儿飞回到黑乎乎的树叶间。
3.杨某的母亲见状急忙叫来同桌吃饭的亲友李某等人劝架,谁知酒气熏天的李某跑来,不仅没劝架,反而打了刘某一巴掌。
4.经办交警林仕强介绍,当他打开车门时,车内酒气熏天,驾驶员正躺在里面睡觉,他身旁和衣服上全是呕吐物。
5.成长是一杯香淳的酒,气味芬芳,回味悠久;成长是雨后的彩虹,虽然短暂,但是却留下了一生的美丽;成长是放在床头的那一摞摞的武侠小说,英雄美人,侠客伴侣,一部一部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6.当他们行至“曲阳宾馆”门前时,三名满身酒气的男子突然围逼上来,手持匕首顶住李某后,将其挎包抢走。
7.当这八箱啤酒被我们数人推杯盏影的干掉之后,我们都已经满面红光,酒气喷天了。
8.由于当天正赶上当地庙会,他们早已是杯盏交错后、醉意正浓时,看上去满身酒气,一个个醉醺醺的模样。
9.花生炒得火候极好,脆生生的,嚼碎一个四周立刻香气扑鼻;枣子也很甜,枣核小,骨肉又厚实,略微带着酒气,原来还是醉枣。
10.工作应酬去喝酒醉倒,步伐蹒跚满身酒气,与生意失败雷同。
读音:jiǔ
[jiǔ]
(1)(名)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烧酒等。
(2)(名)(Jiǔ)姓。
读音:qì
[qì]
(1)(名)气体:毒~|煤~|沼~。
(2)(名)特指空气:~压。
(3)(名)指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天~|~候|~象|秋高~爽。
(4)(名)气息:没~了|上不来~。
(5)(名)味:香~|臭~。
(6)(名)人的精神状态:勇~|朝~。
(7)(名)人的作风习气:官~|娇~。
(8)(动)生气;发怒:~人。
(9)(名)欺压:再也不受资本家的~了。
(10)(动)使人生气:你别~我。
(11)(名)中医指人体内能使各器官正常地发挥机能的原动力:元~。
(12)(名)中医指某种病象:你别~我。(名)欺压
(13)(名)欺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