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官鬻爵
【拼音】:mài guān yù jué
【注音】:ㄇㄞˋㄍㄨㄢㄩˋㄐㄩㄝˊ
【词性】:成语。
【简体】:卖官鬻爵
【繁体】:賣官鬻爵
词语解释卖官鬻爵màiguān-yùjué。(1)当权者出卖官职和爵位来聚敛财物。卖官鬻爵[màiguānyùjué]⒈当权者出卖官职和爵位来聚敛财物。英acceptbriberyandconferofficialranksformoney;
基础解释执政掌权者出卖官职爵位,以聚敛(liǎn)财富。
引证解释⒈收受钱财,出卖官爵。引《宋书·邓琬传》:“至是父子并卖官鬻爵,使婢僕出市道贩卖,酣歌博奕,日夜不休。”明无名氏《鸣凤记·世蕃奸计》:“假如我有八九个儿子,那少得一二百万金银。为此设个卖官鬻爵之计。”郑振铎《黄公俊之最后》:“削发剃须,污我尧、舜、禹、汤之貌;卖官鬻爵,屈我伊、周、孔、孟之徒。”
综合释义鬻:卖。形容政治腐败,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昔黄巾造反,其原皆由十常侍~,非亲不用,非仇不诛,以致天下大乱。◎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
网友释义卖官鬻爵,汉语成语。释义:形容政治腐败,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指当权者出卖官职、爵位以聚敛财富,腐败社会。注音:màiguānyùjué。
国语辞典收受贿赂,出卖官爵,以敛取财物。参见「贩官鬻爵」条。卖官鬻爵[màiguānyùjué]⒈收受贿赂,出卖官爵,以敛取财物。参见「贩官鬻爵」条。引《宋书·卷八四·邓琬传》:「至是父子并卖官鬻爵,使婢仆出市道贩卖,酣歌博奕,日夜不休。」《旧唐书·卷七七·柳亨传》:「窃见神龙以来,群邪作孽,法纲不振,纲维大紊。实由内宠专命,外嬖擅权,因贵凭宠,卖官鬻爵。」成语解释卖官鬻爵
辞典修订版收受贿赂,出卖官爵,以敛取财物。参见「贩官鬻爵」条。《宋书.卷八四.邓琬传》:「至是父子并卖官鬻爵,使婢仆出市道贩卖,酣歌博奕,日夜不休。」《旧唐书.卷七七.柳亨传》:「窃见神龙以来,群邪作孽,法纲不振,纲维大紊。实由内宠专命,外嬖擅权,因贵凭宠,卖官鬻爵。」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收受贿赂,出卖官爵,以敛取财物。见贩官鬻爵条。宋书˙卷八十四˙邓琬传:至是父子并卖官鬻爵,使婢仆出市道贩卖,酣歌博奕,日夜不休。旧唐书˙卷七十七˙柳亨传:窃见神龙以来,群邪作孽,法纲不振,纲维大紊。实由内宠专命,外嬖擅权,因贵凭宠,卖官鬻爵。
出处《宋书·邓琬传》:“父子并卖官鬻爵。”
其他释义鬻:卖。形容政治腐败,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
1.驿站大门口的墙上挂了一张榜文,竟然是朝廷卖官鬻爵的榜文,上面不但列出了目前朝中和地方空位的职位,而且还有明码标价。
2.陛下,十常侍卖官鬻爵,接着陛下的名义横征暴敛才弄得民怨四起,以致太平道起事,为天下计还请陛下诛杀十常侍!
3.庙堂之上,纲纪废弛,卖官鬻爵,导淫诲奸者不可胜数。
4.大汉朝廷,由于帝王的奢靡和倒行逆施,终于走到了最后的尽头,宦官当权,外戚争宠,卖官鬻爵,外强中干,到了汉灵帝之时,已然摇摇欲坠。
5.在个人金钱利益的驱动下,他经常贪污受贿,干了许多卖官鬻爵的勾当。
6.都是甲申年的海防捐给闹得,李少荃鼓动醇王卖官鬻爵,自己的北洋大捞了一笔,可是坑苦了朝廷啊!
7.即使在封建社会,卖官鬻爵的事也不多见。
8.他父子济恶,招权纳贿,卖官鬻爵。
9.玄宗糜烂腐朽的生活,也影响了大臣,朝臣也是挥金如土,特别是杨氏姐妹兄弟,势倾天下,卖官鬻爵,擅权干政。
10.在中国历史上,卖官鬻爵的皇帝不少,而汉灵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连掌握国家重权的三公九卿都明码标价,并专门设库贮藏卖官得来的钱财。
读音:mài
[mài]
(1)(动)拿东西换钱(跟‘买’相对):把余粮~给国家。
(2)(动)为了自己出卖祖国或亲友:~国|~国求荣。
(3)(动)尽量用出来;不吝惜:~劲儿|~力气。
(4)(动)故意表现在外面;让人看见:~功|~弄。
(5)(量)旧时饭馆中称一个菜为一卖:一~炒腰花。
读音:guān
[guān]
(1)(名)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在我国现多用于军队和外交场合。
(2)(形)旧时称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办|~费。
(3)(形)公共的;公用的:~大道|~厕所。
(4)(Guān)姓。
(5)(名)器官:五~|感~。
读音:yù
[yù]
(动)〈书〉卖:~歌|~画|~文|~文为生。
读音:jué
[jué]
(1)(名)古代饮酒的器具。
(2)(名)爵位;君主国家对贵族所封的等级:封~|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