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之若骛
【拼音】:qū zhī
【词性】:动词、成语。
【繁体】:趨之若騖
词语解释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争着追逐不好的事物。⒈鹜: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成语解释趋之若骛
网友释义趋之若鹜,汉语成语,拼音是qūzhīruòwù,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相趋附、前往。出自《明史·萧如薰传》。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27回:“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骛呢!”
其他释义鹜: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1.在利益的趋向下,盗版者趋之若骛,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也给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2.观当地上流人士趋之若骛的戏剧;观珠宝服饰和各类珍奇标本。
3.这里有很多海鲜餐馆烹调着非常不错,既新鲜口感又奇佳美味的海鲜大餐,也难怪那么多旅客趋之若骛。
4.用这个新辞新说告诉人们无需对流行的东西都趋之若骛。
5.这一崭新而巨大的市场吸引众多西方传媒趋之若骛。
6.世界各地的小城镇和乡村地区也有着被游客趋之若骛的景点。
7.影片尽管受到猛烈的批评,但公众却趋之若骛。
8.她头一天到公司上班,所有的男孩子都趋之若骛。
9.当时白杨、赵丹、魏鹤龄、舒绣文、陶金、王为一、张瑞芳、章曼苹、顾而已等都聚集重庆,常有阵容豪华的舞台演出,观众趋之若骛。
10.赵丹、魏鹤龄、舒绣文、陶金、王为一、张瑞芳、章曼苹、顾而已等都聚集重庆,常有阵容豪华的舞台演出,观众趋之若骛。
读音:qū,cù
[qū]
[ qū ]1. 快走:趋走。趋进。趋前。趋奉。趋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趋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趋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
2. 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趋向。趋势。大势所趋。
3. 鹅或蛇伸头咬人。
4. 追求,追逐:趋时(追求时髦)。趋利。趋光性。
[ cù ]1. 古同“促”,催促;急速。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ruò,rě
[]
[ ruò ]1. 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3. 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4. 约计:若干(gān )。若许。
5. 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 顺从:“曾孙是若。”
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rě ]1. 〔般若〕见“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