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意
【拼音】:jiàn yì
【注音】:ㄐ一ㄢˋ一ˋ
【结构】:见(独体结构)意(上下结构)
【简体】:见意
【繁体】:見意
词语解释表达意思。表示心意。见意[jiànyì]⒈表达意思。⒉表示心意。
基础解释表达意思。表示心意。
引证解释⒈表达意思。引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见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託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於后。”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四曰:尽而不污,直书其事,具文见意,丹楹刻桷,天王求车,齐侯献捷之类是也。”⒉表示心意。引《西游记》第九九回:“三藏俱不敢辞,略略见意。”
网络解释见意见意,是汉语词汇,
释义1、表达意思。2、表示心意。
综合释义表达意思。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见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託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於后。”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四曰:尽而不污,直书其事,具文见意,丹楹刻桷,天王求车,齐侯献捷之类是也。”表示心意。《西游记》第九九回:“三藏俱不敢辞,略略见意。”见意[jiànyì]陈述意见。《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文选.杜预.春秋左氏传序》:「直书其事,具文见意。」
汉语大词典(1).表达意思。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四曰:尽而不污,直书其事,具文见意,丹楹刻桷,天王求车,齐侯献捷之类是也。”(2).表示心意。《西游记》第九九回:“三藏俱不敢辞,略略见意。”
国语辞典陈述意见。见意[xiànyì]⒈陈述意见。引《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文选·杜预·春秋左氏传序》:「直书其事,具文见意。」
辞典修订版陈述意见。《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文选.杜预.春秋左氏传序》:「直书其事,具文见意。」
其他释义1.表达意思。2.表示心意。
1.都知道童贯鞍马劳顿,一路十分辛苦,又是初次相见,意思意思,也就早早散了。
2.老丁一向固执己见,意气用事,不适应担任此项工作。
3.传世文献中有关羯人西晋时活动的记载颇为罕见,意味着该族人口不多,部落组织正在离散。
4.值此国际盲人节到来之际,告诉你保护眼睛终极秘诀:遇见问题别闭眼,碰到困难甭斜眼,撞见意外不傻眼,遇到对手别白眼。做到这些你定可明眸善睐,好朋友我才对你说,一般人我不告诉。
5.对乔希来说,征求妻子的意见意味着他不能自由行动。
6.教人末见意趣,必不乐学。
7.罕见意外!战鹰突然出现空中输油故障;生死抉择!飞行员驾机紧急迫降成功。
8.据情况见意合租,和同事或密友!
9.有效论和中间论等观点均言之凿凿,故而至今未见意见有统一趋向。
10.昨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阳胜在东方宾馆会见意大利议会“中国之友”协会代表团一行。
读音:jiàn,xiàn
[jiàn]
[ jiàn ]1. 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3. 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
5. 会晤:会见。接见。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
[ xiàn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读音:yì
[yì]
(1)(名)意思:同~|来~|词不达~。
(2)(名)心意;愿望:中~|任~。
(3)(动)意料;料想:~外|出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