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不羁
【拼音】:diē dàng bù jī
【繁体】:跌宕不羈
【拼音】:dié dàng bù jī
词语解释⒈ 放逸不受拘束。跌宕不羁[diédàngbùjī]⒈放逸不受拘束。
基础解释跌宕:洒脱不拘束。形容放逸不受拘束。也作“跌荡不羁”。
引证解释⒈ 放逸不受拘束。引: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三:“许道寧,京兆人,少亦业儒,性颇跌宕不羈。”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李白跌宕不羈,钟情於花酒风月则有矣,而肯自缚於枯禪,则知淡泊之味贤於啖炙远矣。”《明史·王毓蓍传》:“毓蓍,字元趾,会稽人。为诸生,跌宕不羈。”亦作“跌宕不覊”。《金史·文艺传下·李汾》:“为人尚气,跌宕不覊。”⒈放逸不受拘束。引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三:“许道寧,京兆人,少亦业儒,性颇跌宕不羈。”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李白跌宕不羈,钟情於花酒风月则有矣,而肯自缚於枯禪,则知淡泊之味贤於啖炙远矣。”《明史·王毓蓍传》:“毓蓍,字元趾,会稽人。为诸生,跌宕不羈。”亦作“跌宕不覊”。《金史·文艺传下·李汾》:“为人尚气,跌宕不覊。”
综合释义跌宕:放纵无拘束;羁:马笼头,比喻束缚。心志放逸无拘无束。毓蓍,字元趾,会稽人。为诸生,~。◎《明史·王毓蓍传》
网友释义跌宕不羁[diédàngbùjī],成语,形容人心胸开阔,心无羁绊,放浪形骸,不受拘束。
国语辞典⒈ 放纵心志,不受拘束。元·周密也作「跌荡不羁」。引:《齐东野语·卷四·潘庭坚王实之》:「殿试第三人,跌宕不羁,傲侮一世。」跌宕不羁[diédàngbùjī]⒈放纵心志,不受拘束。元·周密也作「跌荡不羁」。引《齐东野语·卷四·潘庭坚王实之》:「殿试第三人,跌宕不羁,傲侮一世。」成语解释跌宕不羁
辞典修订版放纵心志,不受拘束。元.周密《齐东野语.卷四.潘庭坚王实之》:「殿试第三人,跌宕不羁,傲侮一世。」也作「跌荡不羁」。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放纵心志,不受拘束。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四˙潘庭坚王实之:殿试第三人,跌宕不羁,傲侮一世。亦作跌荡不羁。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王迈潘妨》:“庭坚初名公筠;后以诏岁乞灵南台神;梦有持方牛首与之遂易名为妨;殿试第三人;跌宕不羁;傲侮一世。”
其他释义跌宕:放纵无拘束;羁:马笼头,比喻束缚。心志放逸无拘无束。
1.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才华横溢,跌宕不羁,写下了许多不朽的傲视王侯的诗篇。
2.像不常外出的城市少年,目光被砍过山脊的风灌满了跌宕不羁,已舞蹈成游龙的姿态。
3.风子的画野趣扑面,跌宕不羁,很难从某个家数中找到规律,就像一盘散棋,他四面出击,胜券自在胸中。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网
4.毓蓍,字元趾,会稽人。为诸生,跌宕不羁。◎《明史·王毓蓍传》
读音:diē
[diē]
(1)(动)失足倒下;摔倒
(2)(动)(物体)落下:~价。
读音:dàng,tàn
[dàng]
[ dàng ]拖延、延迟。 【组词】:悬宕、延宕
放逸不受拘束。通「荡」。 【组词】:放宕
[ tàn ]3.宕昌,地名,在甘肃。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jī
[jī]
(1)(名)马笼头。
(2)(动)拘束。
(3)(动)停留;使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