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使
【拼音】:qū shǐ
【注音】:ㄑㄨㄕˇ
【结构】:趋(半包围结构)使(左右结构)
【繁体】:趨使
词语解释1.驱使﹑役使。2.促使,使得。趋使[qūshǐ]⒈驱使、役使。⒉促使,使得。
基础解释驱使﹑役使。促使,使得。
引证解释⒈驱使、役使。引《荀子·王制》:“四海之内若一家,故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无幽閒隐僻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杨倞注:“言无有深隔之国不为王者趋使,而安乐政教也。”⒉促使,使得。引《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懊侬歌之十三》:“山头草,欢少。四面风,趋使儂颠倒。”
网络解释趋使趋使是汉语词语,拼音是qūshǐ,指驱使、役使。
综合释义驱使、役使。《荀子·王制》:“四海之内若一家,故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无幽閒隐僻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杨倞注:“言无有深隔之国不为王者趋使,而安乐政教也。”促使,使得。《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懊侬歌之十三》:“山头草,欢少。四面风,趋使儂颠倒。”
汉语大词典(1).驱使、役使。《荀子·王制》:“四海之内若一家,故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无幽閒隐僻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杨倞注:“言无有深隔之国不为王者趋使,而安乐政教也。”(2).促使,使得。《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懊侬歌之十三》:“山头草,欢少。四面风,趋使侬颠倒。”
1.辛普森说,“逐渐的他们也开始反思自己:在过去是什么趋使自己去做那些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
2.另一面,社会、经济的发展趋使城市从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管理体制走上经营城市、营销城市的道路,使之更适应于市场经济下的城市竞争。
3.全球化压力趋使多国籍企业更重视环境绩效,特别针对科技密集产业。
4.科学幻想来自科幻小说并且被狂妄所趋使。
5.诸如此类的碰撞并非只是好奇趋使。
6.他们由共产党人松散地组织起来,主要还是由饥饿所趋使。
7.Richins提出,了解趋使消费的原因就有可能帮助人们更好的管理他们的资金和购买的产品。
8.我们想这是我们双方的利益趋使们去达成这个和解,拯救比赛,去能够去继续提供NBA历史曾经给予人们的华丽的娱乐。
9.它会趋使人产生一种淡淡的怀古之幽思.
10.经济的发展趋使城市从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管理体制走上经营城市、营销城市的道路,使之更适应于市场经济下的城市竞争。
读音:qū,cù
[qū]
[ qū ]1. 快走:趋走。趋进。趋前。趋奉。趋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趋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趋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
2. 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趋向。趋势。大势所趋。
3. 鹅或蛇伸头咬人。
4. 追求,追逐:趋时(追求时髦)。趋利。趋光性。
[ cù ]1. 古同“促”,催促;急速。
读音:shǐ
[shǐ]
1. 用: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
2. 派,差谴:使唤。使命。使女。
3. 让,令,叫:迫使。
4. 假若:假使。即使。
5. 奉命办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