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板
【拼音】:liú shuǐ bǎn
【注音】:ㄌ一ㄡˊㄕㄨㄟˇㄅㄢˇ
【结构】:流(左右结构)水(独体结构)板(左右结构)
【简体】:流水板
【繁体】:流水板
词语解释京剧的一种板式。流水板[liúshuǐbǎn]⒈京剧的一种板式。
引证解释⒈京剧的一种板式。参见“流水”。引峻青《海啸》第三章:“小于唱起了流水板,接着老宫唱起了散板。”
综合释义京剧的一种板式。峻青《海啸》第三章:“小于唱起了流水板,接着老宫唱起了散板。”参见“流水”。流水板[liúshuǐbǎn]京剧板式。由二六板进一步紧缩而成,由于节奏紧促,每个分句之间的停顿不太明显。是叙述性较强的一种曲调,适合表现轻松愉快或慷慨激昂的情绪。分快、慢两种。如《打严嵩·金殿》邹应龙所唱“忽听万岁传圣命”一段。
汉语大词典京剧的一种板式。峻青《海啸》第三章:“小于唱起了流水板,接着老宫唱起了散板。”参见“流水”。
国语辞典节拍是有板无眼的一拍子。有些二拍子乐曲,因速度变快而形成有板无眼的效果,形同一拍子的速度,因此种节奏十分明快,故地方戏曲称之为「流水」。流水板[liúshuǐbǎn]⒈节拍是有板无眼的一拍子。有些二拍子乐曲,因速度变快而形成有板无眼的效果,形同一拍子的速度,因此种节奏十分明快,故地方戏曲称之为「流水」。
其他释义1.京剧的一种板式。
1.“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山西农村土戏台上的这副描联,对三晋戏剧的繁荣程度作了如实写照。
2.他朝四周的人群一拱手,唱起了京剧《四郎探母》那段流水板:担起挑子,来买菜哎……哎……哎……哎……尊一声列位,细听开怀。
3.此外,还有不点板眼的散板,节奏急促、有板无眼的流水板,以及相当于简谱中二拍子的一板一眼等常用板式。【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网】
读音:liú
[liú]
(1)(动)水流动。(动)液体移动;流动
(2)(动)水流动。(动)移动不定
(3)(动)水流动。(动)流传;传播
(4)(动)水流动。(动)向坏的方面转变
(5)(动)水流动。(动)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辽远地区去
(6)(动)水流动。(名)指江河的流水
(7)(动)水流动。(名)像水流的东西
(8)(动)水流动。(名)品类;等级
读音:shuǐ
[shuǐ]
(1)(名)水。
(2)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
(3)河流:汉~。
(4)指江、河、湖、海、洋:~上人家。
(5)(~儿)稀的汁:药~。
(6)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外~。
(7)指洗的次数:这衣裳洗几~也不变色。
(8)姓。
读音:bǎn
[bǎn]
(1)(名)(~儿)片状的较硬的物体:木~儿。
(2)(名)(~儿)专指店铺的门板:铺子都上了~儿了。
(3)(名)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檀~。
(4)(名)(~儿)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快~儿|慢~。
(5)(形)呆板:他一点也不活泼;太~了。
(6)((形)硬得像板子似的:地~了;不好锄。
(7)(形)表情严肃:他~着脸不说话。
(8)〔板〕见〔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