赃贿狼藉
【拼音】:zāng huì láng jí
【词性】:成语。
【繁体】:贓賄狼藉
【拼音】:zāng huì láng jí
词语解释1.同'赃污狼藉'。赃贿狼藉[zānghuìlángjí]⒈同“赃污狼藉”。
引证解释⒈同“赃汚狼藉”。引《陈书·蔡景历传》:“天嘉之世,赃贿狼藉,圣恩録用,许以更鸣,裂壤崇阶,不远斯復。”亦作“赃贿狼籍”。《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中书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郑愔俱掌銓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足,逆用三年闕,选法大坏。”⒈同“赃汚狼藉”。引《陈书·蔡景历传》:“天嘉之世,赃贿狼藉,圣恩録用,许以更鸣,裂壤崇阶,不远斯復。”亦作“赃贿狼籍”。《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中书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郑愔俱掌銓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足,逆用三年闕,选法大坏。”成语解释赃贿狼藉
网友释义赃贿狼藉,汉语成语,拼音是zānghuìlángjí,意思是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出自《陈书·蔡景历传》。
汉语大词典同“赃污狼藉”。《陈书·蔡景历传》:“天嘉之世,赃贿狼藉,圣恩录用,许以更鸣,裂壤崇阶,不远斯复。”亦作“赃贿狼籍”。《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中书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郑愔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足,逆用三年阙,选法大坏。”
出处《陈书·蔡景历传》:“天嘉之世,赃贿狼藉,圣恩录用,许以更鸣,裂壤崇阶,不远斯复。”
其他释义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亦作“赃贿狼籍”。
1.天嘉之世,赃贿狼藉,圣恩录用,许以更鸣,裂壤崇阶,不远斯复。
读音:zāng
[zāng]
(名)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获得的财物:贼~|分~|官~|物~|~款。
读音:huì
[huì]
(名)贿赂。
读音:láng
[láng]
(名)哺乳动物;形状和狗相似;昼伏夜出;性情残忍而贪婪;伤害人畜;对畜牧业有害处。
读音:jiè,jí
[jí]
[ jiè ]1. 垫在下面的东西。
2. 衬垫:枕藉。
3. 同“借”。
4. 抚慰:慰藉。
5. 含蓄:蕴藉。
6. 假设,假使:“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jí ]1. 践踏,凌辱:“人皆藉吾弟”。狼藉。
2. 进贡:“其藉于成周”。
3. 〔藉藉〕同“籍籍”。
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