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光
【拼音】:háo guāng
【结构】:毫(上下结构)光(上下结构)
【简体】:毫光
【繁体】:毫光
【拼音】:háo guāng
词语解释如毫毛一样四射的光线。毫光[háoguāng]⒈如毫毛一样四射的光线。
引证解释⒈如毫毛一样四射的光线。引唐广宣《红楼院应制》诗:“红楼疑见白毫光,寺逼宸居福盛唐。”《三国演义》第六回:“傍有军士指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於井中。’坚(孙坚)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清李渔《蜃中楼·龙战》:“霹靂声中舞袖长,手持寳鑑闪毫光。”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画一只眼睛是‘目’,画一个圆圈,放几条毫光是‘日’。那自然很明白,便当的。”
网络解释毫光毫光,拼音háoguāng,意思是如毫毛一样四射的光线。
网友释义毫光,读音为háoguāng,汉语词语,意思是如毫毛一样四射的光线。
汉语大词典如毫毛一样四射的光线。唐广宣《红楼院应制》诗:“红楼疑见白毫光,寺逼宸居福盛唐。”《三国演义》第六回:“傍有军士指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坚(孙坚)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清李渔《蜃中楼·龙战》:“霹雳声中舞袖长,手持宝鉴闪毫光。”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画一只眼睛是‘目’,画一个圆圈,放几条毫光是‘日’。那自然很明白,便当的。”
国语辞典如毫毛般四射的光线。毫光[háoguāng]⒈如毫毛般四射的光线。引《三国演义·第六回》:「傍有军士指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坚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近光芒
辞典修订版如毫毛般四射的光线。《三国演义.第六回》:「傍有军士指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坚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
其他释义1.如毫毛一样四射的光线。
近义词 光芒
1.周晨浑身绷紧,挥汗如雨,急速出拳,轰击出去,都会炸的空气微微震荡,丝丝微恙元气包裹着拳头,使得每一拳都是毫光大放,颇有十足威势。
2.又有金纹紫气环绕其上,瑞云彩霞隐现其中,九色毫光更是通天彻地,照耀诸天寰宇。
3.少女的眼睛淡静如海。居然没有被眉心的钻石夺取丝毫光彩,她美得就像异域传说中的公主,神秘而纯洁,令人恨不得将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捧在她的脚下,只为博她淡淡一笑。
4.这颗珠子大约有一个面盆般大小,绽放出耀眼的蓝光,上方升腾起了一朵蓝色的华盖,毫光四射,瑞气祥云围绕在珠子,其中还隐隐约约有海浪的潮汐之声和晶亮的蓝色冰芒。
5.国开兜率在西方,号作中天净梵王,妙相端居金色界,神通大放玉毫光。阎浮檀水心无染,优钵昙花体自香。率土苍生皈仰久,茫茫苦海泛慈航。
6.盘古身化山川万物,致四海洪涌澎湃、激荡不息,地仙界难以平静,鸿钧取混沌中二十四虚空弥沫,成二十四颗定海珠,五色毫光朦重,镇慑四海,平息地仙界。
7.此骨也不知道是从什么妖兽身上取下,竟然能永远不断的散发毫光,紫芒冲霄,甚至其上的那些蝌蚪文字,更是看起来深奥异常,玄妙莫测。
8.,小仙有点儿高兴的说道,他捡起小玉瓶打开一倒,一粒散发着沁人肺腑清香的,灵气四溢的,并闪着毫光的绿色灵丹,飘浮在了小仙身前的半空中。
9.而那龙凤丹元此刻受到了上天无色毫光熏陶,更加圆满如意。
10.说着,李老丹师将灵丹从小玉瓶中取出,但见得一粒散发着沁人肺腑清香,灵气四溢,闪着毫光的绿色灵丹,飘浮在了李老丹师身前的半空中,“噗通”。
读音:háo
[háo]
(1)(名)细长而尖的毛:狼~笔|羊~笔。
(2)(名)指毛笔:挥~。
(3)(名)秤或戥子上用手提的绳:头~|二~。
(4)(副)一点儿(只用于否定式):~不足怪|~无头绪。
(5)(形)(某些计量单位的)千分之一:~米|~升|~克。
(6)(量)计量单位名称。ɑ)长度;十丝等于一毫;十毫等于一厘。b)重量;十丝等于一毫;十毫等于一厘。
(7)(量)〈方〉货币单位;即角。
读音:guāng
[guāng]
(1)(名)通常指照耀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等。可见光是波长7。7×10…5厘米到4×10…5厘米的电磁波。此外还包括看不见的红外光和紫外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每秒约三十万公里。因为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所以也叫光波;在一般情况下光沿直线传播;所以也叫光线。参看〔红外线〕、〔紫外线〕。
(2)(名)景物:风~|春~明媚。
(3)(名)光彩;荣誉:为国增~。
(4)(名)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临|~顾。
(5)(动)光大:~前裕后。
(6)(形)明亮:~明|~泽。
(7)(形)光滑;光溜:磨~|这种纸很~。
(8)(副)一点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用~|把敌人消灭~。
(9)(动)(身体)露着:~膀子|~着头。
(10)(副)只;单:任务这么重;~靠你们两个人恐怕不行。
(11)(Guā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