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王
【拼音】:liǎng wáng
【注音】:ㄌ一ㄤˇㄨㄤˊ
【结构】:两(独体结构)王(独体结构)
【繁体】:兩王
词语解释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的合称。两王[liǎngwáng]⒈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的合称。
基础解释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的合称。
引证解释⒈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的合称。引唐窦臮《述书赋》:“元宝刚直,两王之次。骨正力全,轨范宏丽。”
网络解释两王两王,读音liǎngwáng,汉语词汇,解释为王羲之、王献之的合称。
综合释义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的合称。唐窦臮《述书赋》:“元宝刚直,两王之次。骨正力全,轨范宏丽。”
网友释义两王,读音liǎngwáng,汉语词汇,解释为王羲之、王献之的合称。
汉语大词典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的合称。唐窦暨《述书赋》:“元宝刚直,两王之次。骨正力全,轨范宏丽。”
其他释义1.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的合称。
1.对于王都庆有几斤几两,王占元还是很清楚的,他手底下那个混成旅被打得差不多了,从头到尾没打场像样的仗,投到蔡锷那边能落得了好才怪。
2.兽族与蛮族的大军直接由兽王斯格拉底与蛮王塔格斯率领,除了几个传递消息的中转将领之外,作战之时竟也由他们两人临阵指挥,两王是集将帅于一身。
3.鼍两王,赤身裸体,口衔璧,背负荆,匍匐而出,膝行肘步,不敢抬首而视,身后是虎、鼍臣子,有的抬棺,有的捧典,有的持宝……前来投降。
4.对于王都庆有几斤几两,王占元还是很清楚的,他手底下那个混成旅被打得差不多了,从头到尾没打场像样的仗,投到蔡锷那边能落得了好才怪。(https://www.chazidian.com/zj-288027/造句网)
5.兽族与蛮族的大军直接由兽王斯格拉底与蛮王塔格斯率领,除了几个传递消息的中转将领之外,作战之时竟也由他们两人临阵指挥,两王是集将帅于一身。[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288027/]
6.对于王都庆有几斤几两,王占元还是很清楚的,他手底下那个混成旅被打得差不多了,从头到尾没打场像样的仗,投到蔡锷那边能落得了好才怪。[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两王造句]
读音:liǎng
[liǎng]
(1)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两”一般用于量词和“半、千、万、亿”前。注意“两”和“二”的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 “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都可以用;但如 “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
(2)双方。
(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天再说|他真有~下子|我跟你说~句话 。
(4)量词;重量单位。十钱等于一两;旧制十六两等于一斤;现用十两等于一市斤。
读音:wáng,wàng
[wáng]
[ wáng ]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 大:王父(祖父)。王母(祖母)。
5. 姓。
[ wàng ]1.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王天下。王此大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