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礼
【拼音】:qì lǐ
【注音】:ㄑ一ˋㄌ一ˇ
【结构】:弃(上下结构)礼(左右结构)
【繁体】:棄禮
词语解释抛弃礼制。弃礼[qìlǐ]⒈抛弃礼制。
引证解释⒈抛弃礼制。引《左传·昭公十三年》:“弃礼违命,楚其危哉!”《左传·哀公七年》:“晋范鞅贪而弃礼,以大国惧敝邑,故敝邑十一牢之。”
网络解释弃礼弃礼,读音为qìlǐㄑㄧˋㄌㄧˇ,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抛弃礼制。
网友释义弃礼,读音为qìlǐㄑㄧˋㄌㄧˇ,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抛弃礼制。
汉语大词典抛弃礼制。《左传·昭公十三年》:“弃礼违命,楚其危哉!”《左传·哀公七年》:“晋范鞅贪而弃礼,以大国惧敝邑,故敝邑十一牢之。”
其他释义1.抛弃礼制。
1.他达生任性,不太注重儒者节操,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开魏、晋清谈家破弃礼教的风气。
2.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3.仁者虽怨不忘亲,虽怒不弃礼。冯梦龙
4.阮籍的著名作品《大人先生传》,颇寄托其愤世疾俗、蔑弃礼法之意,而所谓“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聚散,不常其形”。【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弃礼造句】
5.阮籍的著名作品《大人先生传》,颇寄托其愤世疾俗、蔑弃礼法之意,而所谓“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聚散,不常其形”。www。chazidian。com查字典弃礼造句
读音:qì
[qì]
(动)放弃;扔掉。
读音:lǐ
[lǐ]
(1)(名)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丧~。
(2)(名)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节|敬~。
(3)(名)礼物:献~|千里送鹅毛;~轻情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