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竭声澌
【拼音】:qì jié shēng sī
【注音】:ㄑ一ˋㄐ一ㄝˊㄕㄥㄙ
【词性】:成语。
【繁体】:氣竭聲澌
词语解释1.见'气竭声嘶'。
基础解释见/'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引证解释⒈见“气竭声嘶”。
汉语大词典见“气竭声嘶”。《汉语大词典》:气竭声嘶(气竭声嘶) 拼音:qìjiéshēngsī气力竭尽,声音嘶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儿气竭声嘶,呼而求饮。”亦作“气竭声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直省地处近畿,目睹此危急情形,不敢不为最后之忠告。气竭声澌,不知所云。”
出处《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气竭声澌,不知所云。”
其他释义气力竭尽,声音嘶哑。同“气竭声嘶”。
反义词 气竭声嘶
读音:qì
[qì]
(1)(名)气体:毒~|煤~|沼~。
(2)(名)特指空气:~压。
(3)(名)指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天~|~候|~象|秋高~爽。
(4)(名)气息:没~了|上不来~。
(5)(名)味:香~|臭~。
(6)(名)人的精神状态:勇~|朝~。
(7)(名)人的作风习气:官~|娇~。
(8)(动)生气;发怒:~人。
(9)(名)欺压:再也不受资本家的~了。
(10)(动)使人生气:你别~我。
(11)(名)中医指人体内能使各器官正常地发挥机能的原动力:元~。
(12)(名)中医指某种病象:你别~我。(名)欺压
(13)(名)欺压
读音:jié
[jié]
(形)尽:~力|力~声断|取之不尽;用之不~。
读音:shēng
[shēng]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
读音:sī
[sī]
(名)解冻时流动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