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之若命
【拼音】:ān zhī ruò mìng
【注音】:ㄢㄓㄖㄨㄛˋㄇ一ㄥˋ
【词性】:成语。
【简体】:安之若命
【繁体】:安之若命
词语解释对于所遭受的横逆,视为命中注定而甘心承受。⒈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国语辞典安之若命[ānzhīruòmìng]⒈对于所遭受的横逆,视为命中注定而甘心承受。引《庄子·人间世》:「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成语解释安之若命
辞典修订版对于所遭受的横逆,视为命中注定而甘心承受。《庄子.人间世》:「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对于所遭受的横逆,视为命中注定而甘心承受。庄子˙人间世: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出处《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其他释义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1.人到中年,除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还须想一想庄子所说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孔子的勇武精神固然让人佩服,但是庄子的认命态度也未必没有道理。
2.家素贫弊,宅舍未立,兒息不免粗粝,而安之若命,宁复是能忘微禄,正以复有切于此处,故无复他愿耳。
3.人之生也,其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4.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5.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6.说到末段,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7.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8.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9.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10.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
读音:ān
[ān]
(1)(形)安定:心神不~。
(2)(动)使安定(多指心情):~民。
(3)(形)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之若泰。
(4)(形)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
(5)(动)使有合适的位置:~插|~顿。
(6)(动)安装;设立:~电灯。
(7)(动)加上:~罪名。
(8)(动)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的什么心?
(9)姓。
(10)〈书〉疑问代词。问处所或表示反问:而今~在|~能若无其事?
(11)(量)安培的简称。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ruò,rě
[ruò]
[ ruò ]1. 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3. 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4. 约计:若干(gān )。若许。
5. 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 顺从:“曾孙是若。”
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rě ]1. 〔般若〕见“般3”。
读音:mìng
[mìng]
(1)(名)生命;性命。
(2)(名)命运
(3)(名):算~。
(4)(名)(动)命令
(5)(名);指派:~驾。
(6)(名)(名)命令
(7)(名);指示:奉~|待~。
(8)(名)(动)给与(名称等):~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