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腊草
【拼音】:wū là cǎo
【注音】:ㄨㄌㄚˋㄘㄠˇ
【结构】:乌(独体结构)腊(左右结构)草(上下结构)
【繁体】:烏臘草
词语解释亦作“乌腊草”。乌腊草[wūlàcǎo]⒈见“乌拉草”。
基础解释见“乌拉草”。草名。产于我国东北地区,茎与叶晒干后,衬垫在皮靴或鞋内,可以保暖。
引证解释⒈见“乌拉草”。
汉语大词典见“乌拉草”。《汉语大词典》:乌拉草(乌拉草) 拼音:wùlɑcǎo亦作“乌腊草”。草名。产于我国东北地区,茎与叶晒干后,衬垫在皮靴或鞋内,可以保暖。清魏源《圣武记》卷一:“有乌腊草,近水而生,长细温软,荐履行冰雪中,足不知寒。”曲波《林海雪原》十:“关东山,三桩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其他释义1.见'乌拉草'。
读音:wū,wù
[wū]
[ wū ]黑色的:乌发、乌木、乌云。
乌鸦:月落乌啼。
[ wù ][乌拉]同“靰鞡”。
读音:là,xī
[là]
[ là ]1.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2. 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腊肉。腊鱼。腊味。
3. 姓。
[ xī ]1. 干肉:“噬腊肉,遇毒。”
2. 晾干:“燃得而腊之以为饵。”
3. 皮肤皴皱。
读音:cǎo
[cǎo]
(1)(名)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野~|青~。
(2)(名)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稻~|干~。
(3)(名)〈口〉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驴|~鸡。
(4)(形)草率;不细致:潦~|字写得很~。
(5)(名)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ɑ)汉字形体的一种:~书。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书。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
(6)(名)草稿:起~|~案。
(7)(动)〈书〉起草:~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