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气
【拼音】:yán qì
【注音】:一ㄢˊㄑ一ˋ
【结构】:炎(上下结构)气(独体结构)
【繁体】:炎氣
词语解释1.暑气。炎气[yánqì]⒈暑气。
基础解释暑气。
引证解释⒈暑气。引《后汉书·马援传》:“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南朝陈后主《七夕》诗:“殿深炎气少,日落夜风清。”唐韩愈《丰陵行》:“是时新秋七月初,金神按节炎气除。”⒉火焰与火气。炎,通“燄”。引《楚辞·九章·悲回风》:“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姜亮夫校注:“炎、气当为二物,故曰‘相仍’。炎,即今俗燄字。”
网络解释炎气yánqìㄧㄢˊㄑㄧˋ炎气(炎气)
网友释义yánqìㄧㄢˊㄑㄧˋ炎气(炎气)暑气。《后汉书·马援传》:“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南朝陈后主《七夕》诗:“殿深炎气少,日落夜风清。”唐韩愈《丰陵行》:“是时新秋七月初,金神按节炎气除。”火焰与火气。炎,通“燄”。《楚辞·九章·悲回风》:“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姜亮夫校注:“炎、气当为二物,故曰‘相仍’。炎,即今俗燄字
汉语大词典暑气。《后汉书·马援传》:“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南朝陈后主《七夕》诗:“殿深炎气少,日落夜风清。”唐韩愈《丰陵行》:“是时新秋七月初,金神按节炎气除。”火焰与火气。炎,通“燄”。《楚辞·九章·悲回风》:“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姜亮夫校注:“炎、气当为二物,故曰‘相仍’。炎,即今俗燄字。”
1.喝对水,美翻倍:清晨一杯淡盐水,清肠消炎气色美;午后一杯蜂蜜水,保湿滋润声音美;睡前一杯枸杞水,安然入眠梦境美。祝你内外美不胜收!
2.此刻他身上披覆的荆棘伪装俱已散落,喷发的炎气辉芒亦重归于黯淡,直如幽灵般疾掠于密林之间,高速格杀着周遭的搜捕者。
3.叶炎眼神黯淡,没有灵力支撑星瞳的能量消耗殆尽,红光涣散,眼瞅着满地白色药瓶,叶炎气喘如牛,以赫家大型的坊市,这种也会随之快速消失。
4.夏日炎炎,气温攀高,多多喝水,上火不扰,内外温差,四度为好,绿豆熬汤,消暑妙招,苦味多食,增进食欲,切莫熬夜,睡眠要好,情谊真挚,没事聊聊,祝福送上,愿你夏日安好!
5.烈日炎炎气温高,夏至送你三件宝,芭蕉蒲扇手中摇,徐徐微风暑气消,冰镇西瓜大口嚼,食欲大振胃口好,再送一把痒痒挠,开心一夏哈哈笑!
6.札马急促地喘息着,向后倒退了半步,臂身上爆发出的炎气辉芒很快将刺枪表层镀上了一层金色。
7.不管是感冒发烧、肠炎气管炎,还是疮疡疖痈无名肿毒,乡村医生都喜欢开这种药。
8.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化骨骼,对胃部良好的保健功效。可消滞气,对咳嗽、支气管炎、气喘、疟疾亦有效果。
9.慢性支气管炎、气喘、肝脓疡、肺栓塞、肋膜炎。
10.刀枪剑戟上贯注的炎气辉芒纷闪其间,直若星星点点的燎原之火。
读音:yán
[yán]
(1)(形)极热(指天气):~热|~夏。
(2)(名)炎症:发~。
(3)(名)比喻权势:趋~附势。
(4)(名)指炎帝:~黄子孙。
读音:qì
[qì]
(1)(名)气体:毒~|煤~|沼~。
(2)(名)特指空气:~压。
(3)(名)指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天~|~候|~象|秋高~爽。
(4)(名)气息:没~了|上不来~。
(5)(名)味:香~|臭~。
(6)(名)人的精神状态:勇~|朝~。
(7)(名)人的作风习气:官~|娇~。
(8)(动)生气;发怒:~人。
(9)(名)欺压:再也不受资本家的~了。
(10)(动)使人生气:你别~我。
(11)(名)中医指人体内能使各器官正常地发挥机能的原动力:元~。
(12)(名)中医指某种病象:你别~我。(名)欺压
(13)(名)欺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