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招贤
【拼音】:nà shì zhāo xián
【注音】:ㄋㄚˋㄕˋㄓㄠㄒ一ㄢˊ
【词性】:成语。
【简体】:纳士招贤
【繁体】:納士招賢
词语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⒈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综合释义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贤士有如此博学广文,高才大德,见如今圣人~,何不进取功名。◎明·无名氏《薛苞认母》第四折纳士招贤[nàshìzhāoxián]招揽吸收有品德?学识的贤人士子。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可不道吏部文章二百年,甚些的纳士招贤。孤本元明杂剧˙薛苞认母˙第四折:贤士有如此博学广文,高才大德,见如今圣人纳士招贤,何不进取功名。亦作招贤纳士。纳士招贤[nàshìzhāoxián]招揽吸收有品德、学识的贤人士子。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可不道吏部文章二百年,甚些的纳士招贤。」《孤本元明杂剧.薛苞认母.第四折》:「贤士有如此博学广文,高才大德,见如今圣人纳士招贤,何不进取功名。」也作「招贤纳士」。
国语辞典招揽吸收有品德、学识的贤人士子。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可不道吏部文章二百年,甚些的纳士招贤。」《孤本元明杂剧.薛苞认母.第四折》:「贤士有如此博学广文,高才大德,见如今圣人纳士招贤,何不进取功名。」也作「招贤纳士」。纳士招贤[nàshìzhāoxián]⒈招揽吸收有品德、学识的贤人士子。元·马致远也作「招贤纳士」。引《青衫泪·第二折》:「可不道吏部文章二百年,甚些的纳士招贤。」《孤本元明杂剧·薛苞认母·第四折》:「贤士有如此博学广文,高才大德,见如今圣人纳士招贤,何不进取功名。」成语解释纳士招贤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招揽吸收有品德?学识的贤人士子。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可不道吏部文章二百年,甚些的纳士招贤。孤本元明杂剧˙薛苞认母˙第四折:贤士有如此博学广文,高才大德,见如今圣人纳士招贤,何不进取功名。亦作招贤纳士。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1.我们发明“被调查”一词的保留是——招摇过市,招降纳叛,纳士招贤,买马招兵,金字招牌。
2.贤士有如此博学广文,高才大德,见如今圣人纳士招贤,何不进取功名。◎明·无名氏《薛苞认母》第四折
读音:nà
[nà]
(1)(动)收进来;放进来:出~|闭门不~。
(2)(动)接受:~降|采~。
(3)(动)享受:~凉。
(4)(动)放进去:~入正轨。
(5)(动)交付(捐税、公粮等):~税|交~公粮。
(6)(动)缝纫方法;在鞋底、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鞋底。
读音:shì
[shì]
(1)(名)古代指未婚的男子。
(2)(名)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
(3)(名)士人:~农工商。
(4)(名)军人:~气。
(5)(名)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中~|下~。
(6)(名)指某些种技术人员:护~|医~。
(7)(名)对人的美称:女~|烈~。
(8)(名)姓。
读音:zhāo
[zhāo]
(1)(动)打手势叫人来。
(2)(动)广告或通知的方式使人来。
(3)(动)引来(不好的事物):~苍蝇|~灾。
(4)(动)惹;招惹:这孩子爱哭;别 ~他。
(5)(动)惹:这孩子真~人喜欢。
(6)(Zhāo)姓。
(7)(动)承认罪行:~供。
(8)同“着”(zhāo)。
读音:xián
[xián]
(1)(形)有德行的;有才能的:~才|~臣|~人|~者。
(2)(名)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礼~下士。
(3)(形)敬辞;用于平辈或晚辈:~弟|~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