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道
【拼音】:xún dào
【注音】:ㄒㄨㄣˊㄉㄠˋ
【结构】:巡(半包围结构)道(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清代官名。唐代遣使分道出巡,称分巡某某道。明代各省按察司除按察使外,还有按察副使﹑按察佥事等官员,负责巡察州﹑府﹑县的政治﹑司法等方面的事情,称分巡道﹑兵巡道等。清废副使﹑佥事等官,简称巡道。指巡查铁路轨道,以保障安全运行。从事该项工作的铁路工人称巡道工。巡道[xúndào]⒈清代官名。唐代遣使分道出巡,称分巡某某道。明代各省按察司除按察使外,还有按察副使、按察佥事等官员,负责巡察州、府、县的政治、司法等方面的事情,称分巡道、兵巡道等。清废副使、佥事等官,简称巡道。⒉指巡查铁路轨道,以保障安全运行。从事该项工作的铁路工人称巡道工。
引证解释⒈清代官名。唐代遣使分道出巡,称分巡某某道。明代各省按察司除按察使外,还有按察副使、按察佥事等官员,负责巡察州、府、县的政治、司法等方面的事情,称分巡道、兵巡道等。清废副使、佥事等官,简称巡道。引《清史稿·职官志三》:“寻改置布政使左、右参议,是为守道;按察使副使、僉事,是为巡道。”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上》:“天津巡道陆建瀛言,洋人所求,前三事大,后三事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所以制臺打算委巡道代理藩司,以便中丞好交卸赴新任去。”⒉指巡查铁路轨道,以保障安全运行。从事该项工作的铁路工人称巡道工。引张承信《闪光的道钉》诗:“巡道工,肩挎小包手持镐,千里铁道去巡逻。”
网络解释巡道钢筋混凝土轨枕线路的巡道工作,由于铺设钢筋混凝土轨枕初期道床不稳定和扣件比较复杂,所以除了如木枕线路那样作般的巡查和小补修以外,针对线路质量的变化,进行针对性的工作。
综合释义清代官名。唐代遣使分道出巡,称分巡某某道。明代各省按察司除按察使外,还有按察副使、按察佥事等官员,负责巡察州、府、县的政治、司法等方面的事情,称分巡道、兵巡道等。清废副使、佥事等官,简称巡道。《清史稿·职官志三》:“寻改置布政使左、右参议,是为守道;按察使副使、僉事,是为巡道。”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上》:“天津巡道陆建瀛言,洋人所求,前三事大,后三事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所以制臺打算委巡道代理藩司,以便中丞好交卸赴新任去。”指巡查铁路轨道,以保障安全运行。从事该项工作的铁路工人称巡道工。张承信《闪光的道钉》诗:“巡道工,肩挎小包手持镐,千里铁道去巡逻。”巡道[xúndào]钢筋混凝土轨枕线路的巡道工作,由于铺设钢筋混凝土轨枕初期道床不稳定和扣件比较复杂,所以除了如木枕线路那样作般的巡查和小补修以外,针对线路质量的变化,进行针对性的工作。
汉语大词典(1).清代官名。唐代遣使分道出巡,称分巡某某道。明代各省按察司除按察使外,还有按察副使、按察佥事等官员,负责巡察州、府、县的政治、司法等方面的事情,称分巡道、兵巡道等。清废副使、佥事等官,简称巡道。《清史稿·职官志三》:“寻改置布政使左、右参议,是为守道;按察使副使、佥事,是为巡道。”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上》:“天津巡道陆建瀛言,洋人所求,前三事大,后三事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所以制台打算委巡道代理藩司,以便中丞好交卸赴新任去。”(2).指巡查铁路轨道,以保障安全运行。从事该项工作的铁路工人称巡道工。张承信《闪光的道钉》诗:“巡道工,肩挎小包手持镐,千里铁道去巡逻。”
其他释义1.清代官名。唐代遣使分道出巡,称分巡某某道。明代各省按察司除按察使外,还有按察副使﹑按察佥事等官员,负责巡察州﹑府﹑县的政治﹑司法等方面的事情,称分巡道﹑兵巡道等。清废副使﹑佥事等官,简称巡道。2.指巡查铁路轨道,以保障安全运行。从事该项工作的铁路工人称巡道工。
1.南靖糖厂中的巡道车和蓬车。
2.此时的王承烈任雁峰书院山长,为巡道周鸣銮所赏识,便“三顾草庐”延请王承烈任琼台掌教。
3.康熙六年,就裁并守、巡道一百零八。
4.餐饮业者利用报废之糖铁巡道车和原料车作为露天席位。台中县丰原市圆环西路。
5.展示于溪湖糖厂内车站股道的机车与巡道车。
6.雍正二年春,甘汝来出知广西太平府摄南宁府事,又升左江分巡道,广西按察使,一年四次迁升,最后官至封疆大吏—广西巡抚。
7.提出一种基于的巡道工巡道作业监控系统来解决铁路工务部门保证巡道作业质量的一种新思路,并对系统手持机的设计要求作了较充分的介绍,对上位机的软件应具备的功能作了阐述。
8.南靖糖厂中的巡道车和工程车。
9.巡道车正要通过施厝寮旗站旁的平交道。
10.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的室外电工巡岗作业监控系统来解决铁路水电部门保证巡道作业质量的一种新思路,并对系统手持机的设计要求作了较充分的介绍,对上位机的软件应具备的功能作了阐述。
读音:xún
[xún]
(1)(动)往来视察;巡查:~视|~查|~航|~诊。
(2)(量)遍(用于给全座斟酒):酒过三~。
读音:dào
[dào]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