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
【拼音】:hàn guān
【注音】:ㄏㄢˋㄍㄨㄢ
【结构】:汉(左右结构)官(上下结构)
【繁体】:漢官
词语解释指古代少数民族王朝中的汉人官吏。汉官[hànguān]⒈指古代少数民族王朝中的汉人官吏。
引证解释⒈指古代少数民族王朝中的汉人官吏。引《元史·祭祀志五》:“集贤院奏遣汉官,翰林院奏遣蒙古官,出璽书给驛以行。”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四章第一节:“在这样不同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夏国建立起所谓‘蕃官’与‘汉官’两套并行的政治制度。”
网络解释汉官汉官,指古代少数民族王朝中的汉人官吏。
网友释义汉官,拼音是hànguān,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古代少数民族王朝中的汉人官吏。
汉语大词典指古代少数民族王朝中的汉人官吏。《元史·祭祀志五》:“集贤院奏遣汉官,翰林院奏遣蒙古官,出玺书给驿以行。”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四章第一节:“在这样不同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夏国建立起所谓‘蕃官’与‘汉官’两套并行的政治制度。”
其他释义1.指古代少数民族王朝中的汉人官吏。
1.经过巫师多次作法仍然毫无起色,这位汉官一怒之下把邻居苗妇捆绑后吊起来,百般辱骂,施以非刑,差点将其折磨而死。
2.我们知道汉代的服饰,贵族和官员是要戴冠的,高高的冠,宽宽的衣,峨冠博带,是所谓汉官威仪。
3.金朝前期,女真贵族竭力招诱来自辽、宋的汉官加入金朝阵营,形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汉官队伍。
4.闾左又兴秦戍役,殿前曾识汉官仪。
5.有些人参赛时甚至把自己打扮得像个义和团员,感觉这就是中国文化,是“中华衣冠”,是“汉官威仪”。
6.即使有人穿,那也是一些讲究“汉官威仪”的大人。
7.然妖氛惑人泛滥,衣冠尚待重整,吾等汉家儿女,唯服先贤衣裳,奔走呼号,以图复见汉官威仪。
8.不少人打扮得一如戏剧中的武生,一身夜行衣,帽子上还有一个绣球,以为这就是汉官威仪。
9.昔日的皇权神圣,汉官威仪早已不复存在。
10.汉官印分铸印、凿印两种,一般文官多用铸印,只有将军印和给少数民族的官印多为凿刻。
读音:hàn
[hàn]
(1)(名)朝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刘邦所建。参看〔西汉〕、〔东汉〕。
(2)(名)后汉。
(3)(名)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所建的政权(1360—1363)。
(4)(名)汉族:~人|~语。
(5)(名)男子:老~|好~|英雄~|彪形大~。
(6)(名)指银河:银~。
读音:guān
[guān]
(1)(名)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在我国现多用于军队和外交场合。
(2)(形)旧时称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办|~费。
(3)(形)公共的;公用的:~大道|~厕所。
(4)(Guān)姓。
(5)(名)器官: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