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礼
【拼音】:hé lǐ
【注音】:ㄏㄜˊㄌ一ˇ
【结构】:合(上下结构)礼(左右结构)
【繁体】:合禮
词语解释合乎礼仪。合礼[hélǐ]⒈合乎礼仪。
引证解释⒈合乎礼仪。引《易·乾》:“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孔颖达疏:“‘嘉会足以合礼’者,言君子能使万物嘉美集会,足以配合於礼。”《后汉书·张霸传》:“﹝张霸﹞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为‘张曾子’。”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颜丁之合礼,二连之善丧,亦曷以踰。”李善注:“《礼记》:‘颜丁善居丧……’郑玄曰:颜丁,鲁人也,居丧合礼。”《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后父母百年后,容毁骨立,丧葬合礼,其名愈著。”
网络解释合礼合礼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合乎礼仪。
汉语大词典合乎礼仪。《易·乾》:“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孔颖达疏:“‘嘉会足以合礼’者,言君子能使万物嘉美集会,足以配合于礼。”《后汉书·张霸传》:“﹝张霸﹞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为‘张曾子’。”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颜丁之合礼,二连之善丧,亦曷以踰。”李善注:“《礼记》:‘颜丁善居丧……’郑玄曰:颜丁,鲁人也,居丧合礼。”《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后父母百年后,容毁骨立,丧葬合礼,其名愈著。”
其他释义1.合乎礼仪。
1.在谎言的阴暗和坦白的无耻之间,还存在一大片灰色地带,在那里,我们知道真相,但是闭口不谈,或是故意忽视它。在社交场合,礼仪规定禁止某些真相被肆无忌惮地传播开。
2.听到老祖宗的声音,周颂才敢推门进去,这里可不是现代,那些眼红的人可不会讲尊老爱幼,如果他有什么不合礼的地方准要被抓小辫子。
3.不苟合,礼也;必告父母,孝也;不轻然诺,信也;有此三德,天必祐之,其无患贫也已。
4.插嘴和争辩也不符合礼仪的要求,别人谈话的时候去插嘴是一种最大的冒犯,因为我们在知道人家将说什么之前就去答复人家,若不是鲁莽愚蠢,也是一种明白表示即对方的话他已经听腻了,不愿对方说下去。约翰·洛克
5.前几日,奉圣夫人打闹宫中,至今盘踞咸安宫,不合礼制。
6.在一些欧洲国家,如果你的鞋子变脏了,这是不合礼仪的。
7.用嘴把咖啡吹凉,是很不文雅、不合礼仪的动作。
8.这些书籍提示人们在十分正式的场合应该怎样做才符合礼仪,对普通生活行为没有太大的帮助。
9.只有要出去玩儿的时候,她才会梳这个大爆炸头,她说:“这也就是比较适合礼拜五、礼拜六的场合。”。
10.1951年,英国最后一位传教士毕和勒回国,由中国教士接管;1958年,天津市基督教各教派实行联合礼拜,安里甘教堂为保留下来的四处教堂之一。
读音:hé,gě
[hé]
[ hé ]1. 闭,对拢:合眼。合抱。珠连璧合。貌合神离。
2. 聚集:合力。合办。合股。合资。
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合格。合法。情投意合。
4. 应该:合该。合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
5. 总共,全:合家欢乐。
6. 计,折算:合多少钱。
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 gě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十分之一。
2. 旧时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一合,木或竹制,方形或圆筒形。
读音:lǐ
[lǐ]
(1)(名)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丧~。
(2)(名)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节|敬~。
(3)(名)礼物:献~|千里送鹅毛;~轻情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