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同辞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同辞

同辞

【拼音】:tóng cí

【注音】:ㄊㄨㄥˊㄘˊ

【结构】:同(半包围结构)辞(左右结构)

【繁体】:同辭

解释

词语解释1.谓用语﹑称号相同。2.犹言异口同声。意见一致。同辞[tóngcí]⒈谓用语、称号相同。⒉犹言异口同声。意见一致。

基础解释谓用语﹑称号相同。犹言异口同声。意见一致。

引证解释⒈谓用语、称号相同。引《公羊传·隐公七年》:“《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何休注:“若继体君亦称即位,继弑君亦称即位。”徐彦疏:“谓美恶不嫌者通其同辞,由是之故,《春秋》同其辞也。”《汉书·叙传上》:“十餘年间,外内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而同辞。”⒉犹言异口同声。意见一致。引《国语·晋语九》:“﹝阎明叔褒﹞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明年春,復欲出军。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諫恪,恪不听。”《晋书·元帝纪》:“冠带之伦,要荒之众,不谋同辞者,动以万计。”

网络解释同辞同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óngcí,是指异口同声。

综合释义谓用语、称号相同。《公羊传·隐公七年》:“《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何休注:“若继体君亦称即位,继弑君亦称即位。”徐彦疏:“谓美恶不嫌者通其同辞,由是之故,《春秋》同其辞也。”《汉书·叙传上》:“十餘年间,外内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而同辞。”犹言异口同声。意见一致。《国语·晋语九》:“﹝阎明叔褒﹞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明年春,復欲出军。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諫恪,恪不听。”《晋书·元帝纪》:“冠带之伦,要荒之众,不谋同辞者,动以万计。”

网友释义tóngcíㄊㄨㄙˊㄘㄧˊ同辞(同辞)(1).谓用语、称号相同。《公羊传·隐公七年》:“《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何休注:“若继体君亦称即位,继弑君亦称即位。”徐彦疏:“谓美恶不嫌者通其同辞,由是之故,《春秋》同其辞也。”《汉书·叙传上》:“十馀年间,外内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而同辞。”(2).犹言异口同声。意见一致。《国语·晋语九》:“﹝阎明叔褒﹞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明年春,复欲出军。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谏恪,恪不听。”《晋书·元帝纪》:“冠带之伦,要荒之众,不谋同辞者,动以万计。”

汉语大词典(1).谓用语、称号相同。《公羊传·隐公七年》:“《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何休注:“若继体君亦称即位,继弑君亦称即位。”徐彦疏:“谓美恶不嫌者通其同辞,由是之故,《春秋》同其辞也。”《汉书·叙传上》:“十馀年间,外内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而同辞。”(2).犹言异口同声。意见一致。《国语·晋语九》:“﹝阎明叔褒﹞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明年春,复欲出军。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谏恪,恪不听。”《晋书·元帝纪》:“冠带之伦,要荒之众,不谋同辞者,动以万计。”

同辞造句更多 >>

1.但是大家异口同辞地说是尼庵,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2.这份声明是由小区业委会主任与常务副主任发出的,他们表示自己年事已高,精力、能力有限,深感力不胜任,本着为全体业主负责的精神,决定共同辞职。

3.据东方卫视总导演侯捷介绍,这次跨年盛典的主题定为“我们的梦”,将邀请众多海内外的明星,与观众共同辞旧迎新。

4.广东省水利厅、财政厅、广州市物价局领导异口同辞,声称水价非涨不可,不涨企业就干不下去了,这情形明显是在为水价上涨造势。

5.财政厅、广州市物价局领导异口同辞,声称水价非涨不可,不涨企业就干不下去了,这情形明显是在为水价上涨造势。

6.十余年间,中外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而同辞

7.这一年是康熙皇帝六十寿辰,蒙古各部王公贵族“不谋同辞,具疏陈恳”,敬献白银20万两请求修建寺庙为康熙帝祝寿。

8.今者顺人将革,先天不违,大誓孟津,陈命景亳,三千列国,八百诸侯,不谋而同辞,不召而自至。(查字典www。chazidian。com)

9.今者顺人将革,先天不违,大誓孟津,陈命景亳,三千列国,八百诸侯,不谋而同辞,不召而自至。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网同辞造句

字义分解

读音:tóng,tòng

[tóng]

[ tóng ]

1.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3. 和,跟:同流合污。

4. 姓。

[ tòng ]

1. 〔胡同〕见“胡”。

读音:cí

[cí]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

上一个:同然一辞

下一个:同声一辞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