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手
【拼音】:cí shǒu
【注音】:ㄘˊㄕㄡˇ
【结构】:辞(左右结构)手(独体结构)
【繁体】:辭手
词语解释1.作诗填词的能手。辞手[císhǒu]⒈作诗填词的能手。
基础解释作诗填词的能手。
引证解释⒈作诗填词的能手。引明杨慎《词品·杏花天》:“姜亦当时辞手,而服之如此。”
网络解释辞手作诗填词的能手
汉语大词典作诗填词的能手。明杨慎《词品·杏花天》:“姜亦当时辞手,而服之如此。”
1.隐木括是我国诗歌中广泛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在最狭隘的意义上,就是把前人诗歌中的句子直接搬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2.而让人觉得兴奋、愉悦、舒畅,这就需要动用各种修辞手法,让演讲就像按摩大师一样,听众哪儿痒痒,就准确挠到哪儿。
3.一首好诗,离不开多种修辞手法的应用,离开这些手法,便是干巴巴的说教或者叙写。
4.文章通过分析指出,中英思维模式存在着直觉与抽象、本体与客体和螺旋与直线型差异,并因此导致英汉学术论文中论证方法在修辞手段、引经据典、引用权威等方面的使用差异。
5.古人有云,“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虽是修辞手法,却也是情的互动性的体现。
6.其书名、内容的取舍安排、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严密的逻辑、精巧的对句、绚丽的文采、充沛的文气等都显示出其美之所在。
7.莎翁具有高深的语言锤炼艺术,他经常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采飞扬,言简意深。
8.为使“地球人”了解嫦娥三号着陆器在月球的经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采用拟人修辞手法,让嫦娥三号着陆器“寄”回一封家书。
9.并且将比喻,借代,拟人化和双关语等修辞手法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10.修辞向词汇渗透也使得大批新词产生,主要的修辞手段是比喻、借代、拟人等。
读音:cí
[cí]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
读音:shǒu
[shǒu]
(1)(名)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
(2)(动)拿着:人~一册。
(3)(形)小巧而便于拿的:~册|~折。
(4)(形)亲手:~抄。
(5)(~儿)量词;用于技能、本领:他真有两~。
(6)(名)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