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荡
【拼音】:sǎo dàng
【注音】:ㄙㄠˇㄉㄤˋ
【词性】:动词。
【结构】:扫(左右结构)荡(上下结构)
【简体】:扫荡
【繁体】:掃蕩
词语解释扫荡sǎodàng。(1)扫除涤荡;泛指彻底清除。扫荡[sǎodàng]⒈扫除涤荡;泛指彻底清除。例扫荡叛匪。假如提起一支屠城的笔,扫荡了文坛上一切野草,那自然是快意的。——鲁迅《“说不出”》英mopup;annihilate;exterminate;liquidatewipeout;
基础解释扫除涤荡;泛指彻底清除。
引证解释⒈亦作“扫盪”。扫除涤荡;荡平。见“扫荡”。引《晋书·刘琨传》:“是以居于王位,以答天下,庶以克復圣主,扫荡讎耻。”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云骑乱汉南,纪郢皆扫盪。”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扫荡妖孽,廓清寰宇。”宋王安石《<周礼>义序》:“太平之遗跡,扫荡几尽,学者所见,无復全经。”明何景明《陇石行送徐少参》诗:“圣朝扫盪无烽烟,射猎之地为桑田。”柳青《铜墙铁壁》第七章:“经过两昼夜的扫荡战,消灭了二十二军两个团。”
网络解释扫荡扫荡,拼音sǎodàng,意为1、扫荡是一种军事行动。2、荡平,彻底清除之意。3、亦作“扫汤”。
综合释义扫除涤荡;泛指彻底清除《晋书·刘琨传》:“是以居于王位,以答天下,庶以克復圣主,扫荡讎耻。”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云骑乱汉南,纪郢皆扫盪。”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扫荡妖孽,廓清寰宇。”宋王安石《<周礼>义序》:“太平之遗跡,扫荡几尽,学者所见,无復全经。”明何景明《陇石行送徐少参》诗:“圣朝扫盪无烽烟,射猎之地为桑田。”柳青《铜墙铁壁》第七章:“经过两昼夜的扫荡战,消灭了二十二军两个团。”见“扫荡”。
汉语大词典亦作“扫荡”。扫除涤荡;荡平。《晋书·刘琨传》:“是以居于王位,以答天下,庶以克复圣主,扫荡雠耻。”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云骑乱汉南,纪郢皆扫荡。”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扫荡妖孽,廓清寰宇。”宋王安石《〈周礼〉义序》:“太平之遗迹,扫荡几尽,学者所见,无复全经。”明何景明《陇石行送徐少参》诗:“圣朝扫荡无烽烟,射猎之地为桑田。”柳青《铜墙铁壁》第七章:“经过两昼夜的扫荡战,消灭了二十二军两个团。”
国语辞典澈底消灭。扫荡[sǎodàng]⒈澈底消灭。引《晋书·卷六二·刘琨传》:「庶以克复圣主,扫荡雠耻。」《三国演义·第六〇回》:「某闻许都曹操,扫荡中原。吕布、二袁皆为所灭。」
辞典修订版澈底消灭。《晋书.卷六二.刘琨传》:「庶以克复圣主,扫荡雠耻。」《三国演义.第六零回》:「某闻许都曹操,扫荡中原。吕布、二袁皆为所灭。」
辞典简编版澈底消灭。 【造句】警方决定大力扫荡非法行业,以维护社会安宁。
法语balayer、exterminer、supprimer、ratisser
其他释义1.亦作'扫荡'。2.扫除涤荡;荡平。
1.日军扫荡十分残酷,所到之处,寸草不留。
2.虽然警方展开大力扫荡,还是有一些漏网之鱼没被抓到。
3.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扫荡社会丑恶现象。
4.那年日寇大扫荡,全村人都躲进深山,受尽了流离失所之苦难。
5.对于敌人的大扫荡,我军破釜沉舟予以还击。
6.上次扫荡失败了,鬼子这一次倾巢出动。
7.一切黄书、黄刊、黄报、黄片都应当扫荡干净。
8.伪军狐假虎威,跟日本侵略者一起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扫荡"。
9.抗日根据地的军民相信,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粉碎敌人的“大扫荡”。
10.面对小日本的大扫荡,虽是四面楚歌之境,但我们的战士们仍斗志昂扬。
读音:sǎo,sào
[sǎo]
[ sǎo ]1. 拿笤帚等除去尘土或垃圾:扫地。
2. 清除,消灭:扫雷。扫盲。扫荡。一扫而空。
3. 全,尽,尽其所有:扫数(shù)。
4. 低落,丧失:扫兴(xìng )。
5. 描画:扫描。扫眉。
6. 迅速横掠而过:扫射。扫视。
7. 结束,了结:扫尾。
8. 祭奠:扫墓。祭扫。
[ sào ]1. 〔扫帚〕以竹枝等扎成的扫地用具。
读音:dàng
[dàng]
(1)(动)摇动:~桨。
(2)(动)洗涤;清除:涤~。
(3)(动)放纵、不受拘束:放~。
(4)(动)走来走去;无事闲逛:游~。
(5)(名)浅水湖: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