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蹶
【拼音】:yī jué
【注音】:一ㄐㄩㄝˊ
【结构】:一(独体结构)蹶(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一次失足。喻经受一次挫折。一蹶[yījué]⒈一次失足。喻经受一次挫折。
引证解释⒈一次失足。引汉刘向《说苑·谈丛》:“一噎之故,絶穀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晋葛洪《抱朴子·诘鲍》:“岂可以一蹶之故,而终身不行。”唐李白《天马歌》:“腾崑崙,歷西极,四足无一蹶。”⒉喻经受一次挫折。引宋王安石《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诗:“岂如都城今日事,祇恐一蹶为亲忧。”明王守仁《与薛尚谦书》:“平日所见,皆非实得,不可以不猛省也。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网络解释一蹶一蹶是词语,拼音是yījué,释义为一次失足;经受一次挫折。
综合释义一次失足。汉刘向《说苑·谈丛》:“一噎之故,絶穀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晋葛洪《抱朴子·诘鲍》:“岂可以一蹶之故,而终身不行。”唐李白《天马歌》:“腾崑崙,歷西极,四足无一蹶。”喻经受一次挫折。宋王安石《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诗:“岂如都城今日事,祇恐一蹶为亲忧。”明王守仁《与薛尚谦书》:“平日所见,皆非实得,不可以不猛省也。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汉语大词典(1).一次失足。汉刘向《说苑·谈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晋葛洪《抱朴子·诘鲍》:“岂可以一蹶之故,而终身不行。”唐李白《天马歌》:“腾昆崙,历西极,四足无一蹶。”(2).喻经受一次挫折。宋王安石《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诗:“岂如都城今日事,祇恐一蹶为亲忧。”明王守仁《与薛尚谦书》:“平日所见,皆非实得,不可以不猛省也。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其他释义1.一次失足。2.喻经受一次挫折。
1.有人说老天是不公平的,越是完美的东西上帝便会给你制造些缺憾,让其痛苦和不安,就像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点苦难就叫苦连天,一蹶不振,无论谁鼓励和哀求都无动于衷,放弃了重拾希望的勇气。
2.他俩一个想谈谈这场悲剧,另一个只想沉静在转瞬即逝的静谧之中。最终,他们各自上岸,遥遥相望,被哀伤放逐,一蹶不振,把失去孩子的怒气倾泻在彼此身上。
3.他们的体质独异于众人,在法术修行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致他们在家道从容时人才鼎盛,高手如云;一蹶不振时也能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4.所有人都在看着你一蹶不振,你也要昂首挺胸。
5.在大红大紫时,不要恃才傲物;在碰到生活中的困难时,不能一蹶不振。
6.这个地区的发展确实不错,但仅有三千人口的摩根山镇偏偏一蹶不振,还创下了全澳洲最高的失业率。
7.刘虞的属下和异族纠集在一起,联合了袁绍,一共十万大军攻打公孙瓒,把他打得大败,斩首两万余,至此公孙瓒一蹶不振,躲到易京里面等待他人生中最后的败亡。
8.人生的际遇总是有起有落,不可因为一时的挫败而一蹶不振。
9.可惜的是,兔死狗烹,这温贵妃卷入争宠激流中,被皇上一丈白凌赐死,而后方重山御前失仪,被革职查办,方家就此破落,一蹶不振。
10.有些人在激烈竞争的汹涛骇浪中被卷走,从此一蹶不振;有些人却迎着风口、踏上浪尖,上了岸,他们成功了。因为他们多了一份坚持。风口浪尖对于他们来说不是绊脚石,而是垫高自己的基石。
读音:yī
[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jué,juě
[jué]
[ jué ]1. 跌倒。
2. 挫折,失败:一蹶不振。
3. 竭尽,枯竭: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4. 踏,踩。
[ juě ]1. [尥蹶子](liào juě zi)骡、马等用后腿向后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