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司
【拼音】:bīng mǎ sī
【注音】:ㄅ一ㄥㄇㄚˇㄙ
【结构】:兵(上下结构)马(独体结构)司(半包围结构)
【简体】:兵马司
【繁体】:兵馬司
词语解释官署名。专理京城捕盗及斗殴等事。始建于元代。兵马司[bīngmǎsī]⒈官署名。专理京城捕盗及斗殴等事。始建于元代。
引证解释⒈官署名。专理京城捕盗及斗殴等事。始建于元代。至元九年改千户所为大都路兵马司,明沿设五城兵马司。清制同。参阅《元史·百官志六》。引清李渔《意中缘·卷帘》:“你这狗才,不要慌,待我明日写一箇贴子,送到兵马司去,打断你的狗筋。”清俞正燮《癸巳存稿·碧云岩题名跋》:“宋京师有警巡院,听讼,如明兵马司。”
网络解释兵马司(唱片公司)兵马司唱片成立于2007年9月。目前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独立唱片厂牌,截至2015年末,已发行唱片64张,拥有乐队/音乐人近40支/位。
综合释义官署名。专理京城捕盗及斗殴等事。始建于元代。至元九年改千户所为大都路兵马司,明沿设五城兵马司。清制同。清李渔《意中缘·卷帘》:“你这狗才,不要慌,待我明日写一箇贴子,送到兵马司去,打断你的狗筋。”清俞正燮《癸巳存稿·碧云岩题名跋》:“宋京师有警巡院,听讼,如明兵马司。”参阅《元史·百官志六》。兵马司[bīngmǎsī]职官名。为明、清于京师设置的官署。职掌缉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等事。
汉语大词典官署名。专理京城捕盗及斗殴等事。始建于元代。至元九年改千户所为大都路兵马司,明沿设五城兵马司。清制同。清李渔《意中缘·卷帘》:“你这狗才,不要慌,待我明日写一个贴子,送到兵马司去,打断你的狗筋。”清俞正燮《癸巳存稿·碧云岩题名跋》:“宋京师有警巡院,听讼,如明兵马司。”参阅《元史·百官志六》。
国语辞典职官名。为明、清于京师设置的官署。职掌缉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等事。兵马司[bīngmǎsī]⒈职官名。为明、清于京师设置的官署。职掌缉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等事。
其他释义1.官署名。专理京城捕盗及斗殴等事。始建于元代。至元九年改千户所为大都路兵马司﹐明沿设五城兵马司。清制同。
1.城门处熙熙攘攘,兵马司的兵卒和十余个皂隶挥舞着短棍和皮鞭,催促着难民尽快进城,婴孩和女子的啼哭声、惨叫声响成一片。
2.每日闲来无事,到兵马司点点卯,就回家斗鸡走狗玩蛐蛐养鸽子,过得极是安逸。
3.劝降不成,元朝统治者把文天祥从馆驿移至兵马司,枷颈缚手,恶衣菲食,想以此消磨他的斗志,逼他改弦更张。
4.开始,兵马司和衙门的皂隶不愿意方这些难民入城,理由是,刚刚便是他们被乱匪裹挟,差点酿成大祸,而且保不齐他们中还有乱匪的奸细。
5.可是到了近前,却看到东城门早已关闭,那里已经增防了数百名皇城兵马司的步军与马军。
6.不过有一桩,在整个东城兵马司里,若说目光如炬,思维缜密,就连那些书办都不如这个粗汉。
7.田存善,为抗鼠疫事,征辟五城兵马司书吏宋弘业。
8.陆文孚那我也下了帖子,你晚上饮酒时与他多聊聊,你这件事要想报仇,刑部和五城兵马司那帮饭桶是指望不上,还是要着落在锦衣卫身上。
9.一来属下在兵马司里本就没有什么资历,人微言轻,留着也是吃白饭。
10.王队正,咱们兵马司不是负有整饬街道之责吗?这地方这么乱,难道就从来不管一管吗?
读音:bīng
[bīng]
(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
(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
(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
(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
读音:mǎ
[mǎ]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读音:sī
[sī]
(1)主管。
(2)(动)主持、操作。
(3)(名)一级机关内一部门。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