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妁之言
【拼音】:méi shuò zhī yán
【注音】:ㄇㄟˊㄕㄨㄛˋㄓ一ㄢˊ
【词性】:成语。
【简体】:媒妁之言
【繁体】:媒妁之言
词语解释媒妁:说合婚姻的人。媒人的介绍。⒈媒妁:说合婚姻的人。媒人的介绍。
国语辞典双方之间作仲介的说词。媒妁之言[méishuòzhīyán]⒈双方之间作仲介的说词。引《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语解释媒妁之言
辞典修订版双方之间作仲介的说词。《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辞典简编版媒人在男女间居中撮合的言语。 【造句】旧时婚姻多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双方之间作仲介的说词。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出处〖出处〗《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近义词 月下老人
1.二八年华,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了婚嫁。
2.三两人群,常于亭台楼榭处,几句风趣,琉璃瓦下阳光普照,生命仿若一下子重新注入显豁。抑或两小无猜,朝朝暮暮者,小亭子成了最好的媒妁之言。
3.这事还没有跟陈三郎说,不过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本为纲常伦理,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足矣。
4.除此以外,还有一层无可如何的事情,是因婚姻配合,不按中国古礼,无父母之命,无媒妁之言,双方慕悦即可任情苟合,更没什么人指斥他们不当。
5.据小曼坦白云适之夫人为一老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亲者,他对小曼颇有野心,以志摩老友也,故无下手,他之力促志摩安慰林氏,存心搞成梁林离婚,俾志摩与小曼分手,他可遗弃糟糠之妻,而追求小曼。
6.据小曼坦白云适之夫人为一老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亲者,他对小曼颇有野心,以志摩老友也,故无下手,他之力促志摩安慰林氏,存心搞成梁林离婚,俾志摩与小曼分手,他可遗弃糟糠之妻,而追求小曼。陈巨来
7.现代的爱情,不再执着于门当户对,不再执着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是感觉对了,就可以在一起,不再纠结无数。过去的种种,早已经被时光磨灭。
8.在有些国家,缔结婚姻要靠媒妁之言。
9.春秋时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出现于庶人婚姻,是基于消解原始对偶婚影响、巩固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的特定背景,有其进步意义。
10.举例言之,假如你持宋儒的观点,就会认为,全社会没有了再醮的寡妇,所有的女孩子都躲在家里等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读音:méi
[méi]
(1)(名)媒人:~妁之言。
(2)(名)媒介:~质|触~。
读音:shuò
[shuò]
(名)旧时媒人。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