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病
【拼音】:fú bìng
【注音】:ㄈㄨˊㄅ一ㄥˋ
【结构】:扶(左右结构)病(半包围结构)
【简体】:扶病
【繁体】:扶病
词语解释扶病fúbìng。(1)带病,抱病行动。(2)又如:扶病工作。扶病[fúbìng]⒈带病,抱病行动。例至七月,乃扶病入觐。——清·梁启超《谭嗣同传》英withillness;⒉又如:扶病工作。
基础解释带病,抱病[行动]至七月,乃扶病入觐。——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又如:扶病工作
引证解释⒈支撑病体。亦指带病工作或行动。引《礼记·问丧》:“身病体羸,以杖扶病也。”唐包佶《答窦拾遗卧病见寄》诗:“今春扶病移沧海,几度承恩对白光。”《明史·杨慎传》:“扶病驰万里,惫甚。”《红楼梦》第一〇八回:“凤姐也不敢推辞,在贾母前扶病承欢。”
网络解释扶病扶病,汉语词汇。
释义指带病,抱病[行动]。
综合释义支撑病体。亦指带病工作或行动。《礼记·问丧》:“身病体羸,以杖扶病也。”唐包佶《答窦拾遗卧病见寄》诗:“今春扶病移沧海,几度承恩对白光。”《明史·杨慎传》:“扶病驰万里,惫甚。”《红楼梦》第一○八回:“凤姐也不敢推辞,在贾母前扶病承欢。”扶病[fúbìng]支撑病体,带病工作或行动。唐.刘禹锡〈送裴处士应制举〉诗:「老大希逢旧邻里,为君扶病到方山。」也作「扶疾」。
网友释义扶病,指带病,抱病[行动]。语出《礼记·问丧》:“身病体羸,以杖扶病也。”
汉语大词典支撑病体。亦指带病工作或行动。《礼记·问丧》:“身病体羸,以杖扶病也。”唐包佶《答窦拾遗卧病见寄》诗:“今春扶病移沧海,几度承恩对白光。”《明史·杨慎传》:“扶病驰万里,惫甚。”《红楼梦》第一○八回:“凤姐也不敢推辞,在贾母前扶病承欢。”
国语辞典支撑病体,带病工作或行动。唐.刘禹锡〈送裴处士应制举〉诗:「老大希逢旧邻里,为君扶病到方山。」也作「扶疾」。扶病[fúbìng]⒈支撑病体,带病工作或行动。唐·刘禹锡〈送裴处士应制举〉诗:「老大希逢旧邻里,为君扶病到方山。」也作「扶疾」。近抱病
法语supporter courageusement la maladie
其他释义带着病(做某件事):~出席ㄧ~工作。
1.然华夏儿女,自强不息,不可屈居人下,吾虽不才,愿扶病北上,解中国之困,纵刀山火海,虽九死不悔。
2.电子邮件其实不安全,有可能有纰缪、扶病毒、推迟寄达、半途被截取或篡改。
3.武宗慕他盛名,召侍东宫,乃扶病至京师。
4.少年时渴慕广交游。年轻的黄仲则游太白楼,着白袷立日影中,俯仰如鹤。一时洛阳纸贵,有如王勃滕王阁作赋。而客途萧索,扶病成诗,终至客死。泣血痛哭千里奔赴者唯独洪亮吉而已。
5.本文认为扶贫必须扶病。防病、治病搞不好,人们不能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从事劳动、生活,那是很难发展经济、摆脱贫穷的。
6.但正直的王质,却扶病载酒而来,并称许“范君此行,尤为光耀!”。
7.护士将自身重心从前腿移至后腿,扶病人至坐位。
8.寂寂春城画角哀,中宵扶病起徘徊。
9.带领余下众军士呼友唤伴、搀伤扶病,弃了辎重车辆,急忙忙结队下山,往西向二龙山败回。
10.少年时渴慕广交游。年轻的黄仲则游太白楼,着白袷立日影中,俯仰如鹤。一时洛阳纸贵,有如王勃滕王阁作赋。而客途萧索,扶病成诗,终至客死。泣血痛哭千里奔赴者唯独洪亮吉而已。苏枕书
读音:fú
[fú]
(1)(动)用物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
(2)(动)用物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
(3)(动)用物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
读音:bìng
[bìng]
(1)(动)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状态:疾~|心脏~。
(2)(名)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的状态:~了三天。
(3)(名)心病;私弊:弊~。
(4)(名)缺点;错误:语~|通~。
(5)(动)〈书〉祸害;损害:祸国~民。
(6)(动)〈书〉责备;不满:诟~|为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