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以待斃
【拼音】:zuò yǐ dài bì
【注音】:ㄗㄨㄛˋㄧˇㄉㄞˋㄅㄧˋ
【简体】:坐以待斃
【繁体】:坐以待斃
词语解释坐以待毙zuòyǐdàibì。(1)静坐等着送死。比喻遭到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措施。
基础解释极深远的用意。极诚挚的情意。志意。
网络解释坐以待毙坐以待毙是一个成语,读音是zuòyǐdàibì,意思是坐着等待死亡,形容在极端困难中,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
综合释义极深远的用意。《金史.卷一一四.白华列传》:「归德城虽坚,久而食尽,坐以待毙,决不可往。」坐以待斃[zuòyǐdàibì]极诚挚的情意。《水浒传.第一零八回》:「杨志、孙安、卞祥与一千军士,马罢人困,都于树林下坐以待毙。」坐以待斃[zuòyǐdàibì]志意。《说唐演义.第一五回》:「相公还须打点主意,决不可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坐以待斃[zuòyǐdàibì]志意。《隋唐演义.第六回》:「但如今世界止凭才貌,不足以勘平祸乱,如遇患难,此辈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毙,何足为用?」坐以待斃[zuòyǐdàibì]志意。《镜花缘.第四零回》:「太后因贫寒老媪,肩不能担,手不能提;既无六亲之靠,又乏薪水之资;每逢饥寒,坐以待毙,情实堪伤。」
辞典简编版形容面临危难,不积极有所作为,反而坐等失败。 【造句】他面对这样大的危机,却不设法解决,岂不是要坐以待毙?
成语词典版01.《金史.卷一一四.白华列传》:「归德城虽坚,久而食尽,坐以待毙,决不可往。」02.《水浒传.第一零八回》:「杨志、孙安、卞祥与一千军士,马罢人困,都于树林下坐以待毙。」03.《说唐演义.第一五回》:「相公还须打点主意,决不可束手无策,坐以待毙。」04.《隋唐演义.第六回》:「但如今世界止凭才貌,不足以勘平祸乱,如遇患难,此辈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毙,何足为用?」05.《镜花缘.第四零回》:「太后因贫寒老媪,肩不能担,手不能提;既无六亲之靠,又乏薪水之资;每逢饥寒,坐以待毙,情实堪伤。」
法语attendre la mort passivement, sans réagir
国语词典形容面临危难,不积极奋发,坐等失败。《隋唐演义.第五八回》:「止因缺了粮饷,所以固守孤城,坐以待毙。」也作「坐而待毙」。
读音:zuò
[zuò]
1.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待。坐垫。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骑。
2. 乘,搭:坐车。坐船。
3.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坐庄。
4.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5.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坐锅。
6. 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坐。
7. 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 副词(a.空,徒然,如“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b.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坐长十倍”;c.遂,即将,如“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d.深,如“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e.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9. 定罪:连坐。反坐。坐赃(犯贪赃罪)。
10. 瓜果等植物结实:坐瓜。坐果。
11. 同“座”。
读音:yǐ
[yǐ]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读音:dài,dāi
[dài]
[ dài ]1.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 dāi ]1. 停留,逗留,迟延:你待一会儿再走。
读音:bì
[bì]
1.死:~命。擊~。
2.僕倒:“鄭人擊簡子中肩,~于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