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缨
【拼音】:dùn yīng
【注音】:ㄉㄨㄣˋ一ㄥ
【结构】:顿(左右结构)缨(左右结构)
【繁体】:頓纓
词语解释谓挣脱绳索。顿缨[dùnyīng]⒈谓挣脱绳索。
基础解释谓挣脱绳索。
引证解释⒈谓挣脱绳索。引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羈,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唐李德裕《似鹿石》诗:“不是见羈者,何劳如顿缨。”
网络解释顿缨dùnyīng
综合释义谓挣脱绳索。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羈,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唐李德裕《似鹿石》诗:“不是见羈者,何劳如顿缨。”
汉语大词典谓挣脱绳索。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唐李德裕《似鹿石》诗:“不是见羁者,何劳如顿缨。”
其他释义1.谓挣脱绳索。
1.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读音:dùn,dú
[dùn]
[ dùn ]1.稍停:他~了一下,又接着往下说。
2.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一横的两头都要~一~。
3.(头)叩地;(脚)跺地:~首。~足。
4.处理;安置:整~。安~。
5.立刻;忽然:~然。~悟。~生邪念。
6.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一天三~饭。被他说了一~。
7.姓。
8.疲乏:困~。劳~。
[ dú ][冒顿]汉族匈奴的一个首领名。
读音:yīng
[yīng]
(1)(名)古代帽子上系在颔下的带子;也泛指带子:~帽|长~。
(2)(名)(~儿)缨子
(3)(名):红~枪。
(4)(名)(~儿)缨子。
(5)(名)缨子:芥菜~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