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蠡
【拼音】:lù lí
【注音】:ㄌㄨˋㄌ一ˇ
【结构】:鹿(半包围结构)蠡(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即谷蠡。匈奴藩王封号﹐权位在单于下。鹿蠡[lùlí]⒈即谷蠡。匈奴藩王封号,权位在单于下。
引证解释⒈即谷蠡。匈奴藩王封号,权位在单于下。引《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椎鸣鏑,钉鹿蠡。”李贤注:“匈奴有左右鹿蠡王。”
网络解释鹿蠡鹿蠡,是汉语词汇,拼音是lùlí,即谷蠡。匈奴藩王封号,权位在单于下。
综合释义即谷蠡。匈奴藩王封号,权位在单于下。《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椎鸣鏑,钉鹿蠡。”李贤注:“匈奴有左右鹿蠡王。”
汉语大词典即谷蠡。匈奴藩王封号,权位在单于下。《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椎鸣镝,钉鹿蠡。”李贤注:“匈奴有左右鹿蠡王。”
其他释义1.即谷蠡。匈奴藩王封号﹐权位在单于下。
1.洛阳;陕西歧山;甘肃靖远;山西永济;云南宣威;浙江宁波、无锡、舟山;安徽阜阳、利辛、展沟镇;河北涿鹿、蠡县、易县以及东三省、内蒙、台湾等十多个省区及海外。
读音:lù
[lù]
(1)(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四肢细长;尾巴短;一般雄兽头上有角;嫩角上有茸毛;内含血液;是贵重的药材。
(2)(Lù)姓。
读音:lí,lǐ
[lí]
[ lí ]1.瓢。
2.贝壳。
[ lǐ ]1.用于人名,范蠡,春秋时人。
2.(Lǐ)蠡县,地名,在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