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采
【拼音】:xīn cǎi
【注音】:ㄒ一ㄣㄘㄞˇ
【结构】:薪(上下结构)采(上下结构)
【繁体】:薪採
词语解释1.亦作'薪采'。2.打柴。3.指打柴的人。
基础解释亦作/'薪采/'。打柴。3.指打柴的人。
引证解释⒈见“薪采”。⒉同“薪柴”。亦作“薪採”。引唐薛用弱《集异记·韦知微》:“知微既至,则究其窟宅,广备薪採,伺候集聚,因环薪纵火,众持兵刃,焚煞殆尽。”⒊打柴。引《公羊传·哀公十四年》:“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徐彦疏:“薪采犹言采薪也。”《战国策·秦策四》:“筑刚平,衞无东野,芻牧薪采莫敢闚东门。”《宋书·武帝纪中》:“先是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专,小民薪採渔钓,皆责税直,至是禁断之。”⒋指打柴的人。引晋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进为徇汉之臣,退为开吴之主,而蒸尝絶於三叶,园陵残於薪采,臣窃悼之。”
网络解释薪采薪采同“薪柴”。出自唐薛用弱《集异记·韦知微》:“知微既至,则究其窟宅,广备薪采,伺候集聚,因环薪纵火,众持兵刃,焚煞殆尽。”
综合释义见“薪采”。同“薪柴”。唐薛用弱《集异记·韦知微》:“知微既至,则究其窟宅,广备薪採,伺候集聚,因环薪纵火,众持兵刃,焚煞殆尽。”亦作“薪採”。打柴。《公羊传·哀公十四年》:“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徐彦疏:“薪采犹言采薪也。”《战国策·秦策四》:“筑刚平,衞无东野,芻牧薪采莫敢闚东门。”《宋书·武帝纪中》:“先是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专,小民薪採渔钓,皆责税直,至是禁断之。”指打柴的人。晋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进为徇汉之臣,退为开吴之主,而蒸尝絶於三叶,园陵残於薪采,臣窃悼之。”
汉语大词典(1).见“薪采”。(2).同“薪柴”。唐薛用弱《集异记·韦知微》:“知微既至,则究其窟宅,广备薪采,伺候集聚,因环薪纵火,众持兵刃,焚煞殆尽。”亦作“薪采”。(1).打柴。《公羊传·哀公十四年》:“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徐彦疏:“薪采犹言采薪也。”《战国策·秦策四》:“筑刚平,卫无东野,刍牧薪采莫敢窥东门。”《宋书·武帝纪中》:“先是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专,小民薪采渔钓,皆责税直,至是禁断之。”(2).指打柴的人。晋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进为徇汉之臣,退为开吴之主,而蒸尝绝于三叶,园陵残于薪采,臣窃悼之。”
读音:xīn
[xīn]
(1)(名)柴火:抱~救火。
(2)(名)薪水:~俸|~金|~资。
读音:cǎi,cài
[cǎi]
[ cǎi ]1. 摘取:采撷。采花。采摘。采制。
2. 开采:采煤。采矿。
3. 选取,取:采访(搜集寻访)。采纳(接受意见)。采集。采购。采写。
4. 神采,神色,精神:神采。精采。
5. 同“彩”。
6. 〔采采〕盛多的样子。
7. 古代指官。
[ cài ]1. 〔采地〕古代卿大夫的封地。亦称“采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