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慈悲
【拼音】:dà fā cí bēi
【注音】:ㄉㄚˋㄈㄚㄘˊㄅㄟ
【词性】:成语。
【简体】:大发慈悲
【繁体】:大發慈悲
词语解释大发慈悲dàfā-cíbēi。(1)佛家指佛心慈悲,怜悯众生。形容对人极为慈爱怜悯,含幽默讽刺之意。大发慈悲[dàfācíbēi]⒈佛家指佛心慈悲,怜悯众生。形容对人极为慈爱怜悯,含幽默讽刺之意。例如来方开怜悯之口,大发慈悲之心。——《西游记》英havepityon;showmercy;
基础解释佛家指佛心慈悲,怜悯众生。形容对人极为慈爱怜悯,含幽默讽刺之意。
汉语大词典佛家指佛心慈悲,怜悯众生。形容对人极为慈爱怜悯,含幽默讽刺之意。例如:如来方开怜悯之口,大发慈悲之心。——《西游记》
国语辞典形容对人表现慈爱或怜悯之心。大发慈悲[dàfācíbēi]⒈形容对人表现慈爱或怜悯之心。引《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兄弟是为百姓请命的意思,还望老同年大发慈悲,就是兄弟也感之不尽了。」成语解释大发慈悲
辞典修订版形容对人表现慈爱或怜悯之心。《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兄弟是为百姓请命的意思,还望老同年大发慈悲,就是兄弟也感之不尽了。」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对人表现慈爱或怜悯之心。喻世明言˙卷三十七˙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兄弟是为百姓请命的意思,还望老同年大发慈悲,就是兄弟也感之不尽了。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
其他释义慈悲:慈善和怜悯。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1.小狗,竟敢杀本座的爱妾,还不赶快跪地求饶,把你手上的法器和本座的摄魂幡献上,本座就大发慈悲,收你为徒!
2.别求他了,他是不会对你大发慈悲的。
3.东郭先生对狼大发慈悲,险些丧了性命。
4.但是马都苏丹大发慈悲,只用他一点儿贬损骄傲的能量,就把我放过了。
5.谁吃了我的巧克力?现在承认的话我会大发慈悲只把他打到四分之三死!坂田银时。
6.天上不会掉馅饼,企业主也不可能大发慈悲,工人工资的增长,只能来源于人对自身的投资,从而使素质提高,劳动效率大大改进。
7.很好,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
8.修行虽是滚芥投针,请师尊大发慈悲,指迷归觉,弟子情愿在山苦行,必不敢贪恋红尘富贵,望尊师收留。
9.之后又有从山西来的逃荒者,田道行大发慈悲,高价购买了邻村的土地租给他们,这样,小小的大东村竟有了四、五种方言。
10.佛家宣称佛菩萨大发慈悲普渡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喻之为船。
读音:dà,dài
[dà]
[ dà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 dài ]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 tài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读音:fā,fà
[fā]
[ fā ]1.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2.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3.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4. 散开,分散:发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6. 打开,揭露:发现。发掘。
7. 产生,出现:发生。发愤。奋发。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发面。
9. 显现,显出:发病。发抖。发憷。
10. 开始动作:发动。
11. 引起,开启:启发。发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发布。发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 fà ]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读音:cí
[cí]
(1)(形)和善慈爱:对敌人绝不能讲仁~。
(2)(名)指母亲:家~。
(3)姓。
读音:bēi
[bēi]
(1)(形)悲伤:~哀|~鸣|~叹|~喜。
(2)(形)怜悯: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