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碧
【拼音】:huà bì
【注音】:ㄏㄨㄚˋㄅ一ˋ
【结构】:化(左右结构)碧(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鲜血化作碧玉。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语本《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基础解释鲜血化作碧玉。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语本《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引证解释⒈鲜血化作碧玉。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引语本《庄子·外物》:“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捐躯裹革,壮士化碧形销;矢节投繯,红粉伤心泪尽。”清孟亮揆《于忠肃墓》诗:“寃血九原应化碧,阴燐千载自沉红。”
网络解释化碧化碧,读音huàbì,典故名,出自《庄子集释》卷九上〈杂篇·外物〉。“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周敬王时刘文公属下的大夫苌弘蒙冤,因忠于刘氏被人杀于蜀地,其血三年化为碧玉。后遂以“化碧”等称颂忠臣志士。
网友释义化碧,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九上〈杂篇·外物〉。“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周敬王时刘文公属下的大夫苌弘蒙冤,因忠于刘氏被人杀于蜀地,其血三年化为碧玉。后遂以“化碧”等称颂忠臣志士。
汉语大词典鲜血化作碧玉。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语本《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捐躯裹革,壮士化碧形销;矢节投缳,红粉伤心泪尽。”清孟亮揆《于忠肃墓》诗:“冤血九原应化碧,阴燐千载自沉红。”
其他释义1.鲜血化作碧玉。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语本《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1.小小少年投身诡秘莫测的世界,用化碧涛的热血浇铸,用成桑田的岁月填充,池中的金鳞,终有一天会成长为九天之上自在遨游的金龙。
2.不惜千金耍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3.杜鹃哀鸣,苌弘化碧也就是李慎之先生给后人留下的具体感受吧!
4.义军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载史书。
5.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6.“广州从化迎新春第十三届碧水湾温泉欢乐节”将于2015年大年初一至初六期间在广州从化碧水湾温泉度假村隆重举行,精彩节目与你一起共度欢乐中国年。
7.他不要这人生长亭短亭,不要这人生电急流光,如果终有一日心血化碧,他成为被她遗忘的时光,那还有这夜的带血的疼痛的吻,来记取这翻覆沧桑的一程。天下归元
8.三年化碧:爸妈给不够,他(她)可能就自己挣去了,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学坏”是很容易的。
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网友三年化碧158390:中国只有发展可发射2万公里以上的洲际弹道核导弹的核动力航母,才能与美国有的一拼.
10.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www。chazidian。com/zj-25688/化碧造句
读音:huà,huā
[huà]
[ huà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4. 习俗,风气:有伤风化。
5. 特指“化学”:化工。化纤。化肥。
[ huā ]1. 同“花”。
读音:bì
[bì]
(1)(名)青绿色的玉。
(2)(名)青绿色:~空|~波|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