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体
【拼音】:zhèng tǐ
【注音】:ㄓㄥˋㄊ一ˇ
【结构】:正(独体结构)体(左右结构)
【简体】:正体
【繁体】:正體
词语解释正体zhèngtǐ(1)正规的字体英standardizedformofChinesecharacters(2)正楷体书法英ronde(3)字母的印刷体英blockletter正体[zhèngtǐ]⒈正规的字体。英standardizedformofChinesecharacters;⒉正楷体书法。英ronde;⒊字母的印刷体。英blockletter;
基础解释∶正规的字体∶正楷体书法∶字母的印刷体
引证解释⒈主体,本体。引《墨子·大取》:“圣人恶疾病,不恶危难,正体不动,欲人之利也,非恶人之害也。”孙诒让间诂引毕沅曰:“言欲存其身以利人,非恶人之以危难害己。”《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夫日者,众阳之宗,天光之贵,王者之象,人君之位也。夫以阴而侵阳,亏其正体,是非下陵上,妻乘夫,贱踰贵之变与?”南朝梁陶弘景《答朝士访仙佛两法体相书》:“今且谈其正体,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⒉旧指承宗的嫡长子。引《仪礼·丧服》:“传曰:何以三年也?正体於上,又乃将所传重也。”胡培翚正义:“雷氏次宗云,父子一体也,而长嫡独正,故曰体。”《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正体毓德於少阳,王宰宣哲於元辅。”李善注:“正体,太子也。”⒊犹正统。引隋王通《文中子·问易》:“晋宋之王,近於正体,於是乎未忘中国。”⒋正统的体式。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至石渠论艺,白虎通讲;聚述圣言通经,论家之正体也。”王闿运《论文体》:“赋以荀子为正体。”清袁枚《随园随笔·萧颖士不知史例》:“萧颖士论史以《春秋》为正体,以《史记》为伪体。”⒌正楷字。引《法书要录》卷三引唐李嗣真《书后品》:“右军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巖廊宏敞,簪裾肃穆。”⒍规范的汉字字形。⒎拼音文字的印刷体。
网络解释正体正体,汉语词汇。
释义1、主体,本体。2、旧指承宗的嫡长子。3.犹正统。4.正统的体式。5.正楷字。
综合释义主体,本体。《墨子·大取》:“圣人恶疾病,不恶危难,正体不动,欲人之利也,非恶人之害也。”孙诒让间诂引毕沅曰:“言欲存其身以利人,非恶人之以危难害己。”《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夫日者,众阳之宗,天光之贵,王者之象,人君之位也。夫以阴而侵阳,亏其正体,是非下陵上,妻乘夫,贱踰贵之变与?”南朝梁陶弘景《答朝士访仙佛两法体相书》:“今且谈其正体,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旧指承宗的嫡长子。《仪礼·丧服》:“传曰:何以三年也?正体於上,又乃将所传重也。”胡培翚正义:“雷氏次宗云,父子一体也,而长嫡独正,故曰体。”《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正体毓德於少阳,王宰宣哲於元辅。”李善注:“正体,太子也。”犹正统。隋王通《文中子·问易》:“晋宋之王,近於正体,於是乎未忘中国。”正统的体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至石渠论艺,白虎通讲;聚述圣言通经,论家之正体也。”王闿运《论文体》:“赋以荀子为正体。”清袁枚《随园随笔·萧颖士不知史例》:“萧颖士论史以《春秋》为正体,以《史记》为伪体。”正楷字。《法书要录》卷三引唐李嗣真《书后品》:“右军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巖廊宏敞,簪裾肃穆。”规范的汉字字形。拼音文字的印刷体。正体[主体、本体。#####《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夫以阴而侵阳,亏其正体,是非下陵上,妻乘夫,贱踰贵之变与?」文字的标准字体,对别体、异体而言。国内用语:指规范的汉字字体。@@@@@指拼音文字的印刷体。]主体、本体。《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夫以阴而侵阳,亏其正体,是非下陵上,妻乘夫,贱踰贵之变与?」文字的标准字体,对别体、异体而言。国内用语:指规范的汉字字体。@@@@@指拼音文字的印刷体。
汉语大词典(1).主体,本体。《墨子·大取》:“圣人恶疾病,不恶危难,正体不动,欲人之利也,非恶人之害也。”孙诒让间诂引毕沅曰:“言欲存其身以利人,非恶人之以危难害己。”《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夫日者,众阳之宗,天光之贵,王者之象,人君之位也。夫以阴而侵阳,亏其正体,是非下陵上,妻乘夫,贱踰贵之变与?”南朝梁陶弘景《答朝士访仙佛两法体相书》:“今且谈其正体,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2).旧指承宗的嫡长子。《仪礼·丧服》:“传曰:何以三年也?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胡培翚正义:“雷氏次宗云,父子一体也,而长嫡独正,故曰体。”《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正体毓德于少阳,王宰宣哲于元辅。”李善注:“正体,太子也。”(3).犹正统。隋王通《文中子·问易》:“晋宋之王,近于正体,于是乎未忘中国。”(4).正统的体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至石渠论艺,白虎通讲;聚述圣言通经,论家之正体也。”王闿运《论文体》:“赋以荀子为正体。”清袁枚《随园随笔·萧颖士不知史例》:“萧颖士论史以《春秋》为正体,以《史记》为伪体。”(5).正楷字。《法书要录》卷三引唐李嗣真《书后品》:“右军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岩廊宏敞,簪裾肃穆。”(6).规范的汉字字形。(7).拼音文字的印刷体。
国语辞典主体、本体。正体[zhèngtǐ]⒈主体、本体。引《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夫以阴而侵阳,亏其正体,是非下陵上,妻乘夫,贱逾贵之变与?」⒉文字的标准字体,对别体、异体而言。⒊大陆地区用语:(1)指规范的汉字字体。(2)指拼音文字的印刷体。
辞典修订版主体、本体。《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夫以阴而侵阳,亏其正体,是非下陵上,妻乘夫,贱踰贵之变与?」文字的标准字体,对别体、异体而言。国内用语:(1)指规范的汉字字体。(2)指拼音文字的印刷体。
其他释义1.主体,本体。2.旧指承宗的嫡长子。3.犹正统。4.正统的体式。5.正楷字。6.规范的汉字字形。7.拼音文字的印刷体。
1.真正的记忆是在上初二时,在与母亲争吵后发现,尽管母亲眼睛依旧有神,但外层多了几条皱纹有了沧桑的感觉,自己才真正体会到母亲的爱。自己错了,没有打骂只有一双慈爱的眼睛。
2.这样可以满足热能需要,另一方面还可纠正体内氨基酸代谢异常。
3.你的毅力令我们全班折服,你的努力,令我们全班佩服,你是我们班的焦点,你是全班的中心,不屈不挠,坚持不懈,你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奥运精神,我们为你而骄傲,为你而喝彩。
4.你有一些优点能被朋友出卖,至少有人能真正体会到你的优点,若你的朋友要利用你,那是一种荣幸,朋友之间互相帮助是很合理的事情吧。
5.而那些众多的宗祠庙宇,真正体现出了"木本水源"的历史与现实的蕴涵,犹如历史发展的碑记,迄今仍是福建与海外乡亲联络的感情驿站。
6.顾源这辈子终于真正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真正的刺激,蹦极似得的快感让顾源暂时连肚子一直在抗议的饥饿都忘了,吼的中气十足。
7.顶饰:一些斜体英文字的主要笔画收笔时的回转弧线,它代替正体的衬线。
8.人们在开药方、写唱本、写私信时使用的笔画简单的字,被称作俗体字,与官方用来写史书、习书法的“正体字”并行存在,难登大雅之堂。
9.对销售代表来说,销售学知识无疑是必须掌握的,没有学问作为根基的销售,只能视为投机,无法真正体验销售的妙趣。
10.考研是我证明自己价值的最直接的路,是我改变自己现在生活状态的捷径,是我真正体验高校生活的唯一的路。
读音:zhèng,zhēng
[zhèng]
[ zhèng ]1.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7.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12. 姓。
[ zhēng ]1.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读音:tǐ,tī
[tǐ]
[ tǐ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 tī ]1.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