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受大走
【拼音】:xiǎo shòu dà zǒu
【注音】:ㄒ一ㄠˇㄕㄡˋㄉㄚˋㄗㄡˇ
【词性】:成语。
【简体】:小受大走
【繁体】:小受大走
词语解释谓轻打就受﹐重打就逃开。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语本《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基础解释谓轻打就受﹐重打就逃开。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语本《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引证解释⒈谓轻打就受,重打就逃开。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引语本《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后汉书·隗嚣传》:“昔虞舜事父,大杖则走,小杖则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小受大走,直将代孟母投梭。”
综合释义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小受大走[xiǎoshòudàzǒu]父母处罚,若是轻打就接受,若是重打则逃走,以免受伤而陷父母于不义。参见「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条。《聊斋志异.卷六.马介甫》:「小受大走,直将代孟母投梭。」
网友释义小受大走指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避免陷父母于不慈。
汉语大词典谓轻打就受,重打就逃开。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语本《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后汉书·隗嚣传》:“昔虞舜事父,大杖则走,小杖则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小受大走,直将代孟母投梭。”
国语辞典父母处罚,若是轻打就接受,若是重打则逃走,以免受伤而陷父母于不义。参见「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条。
辞典修订版父母处罚,若是轻打就接受,若是重打则逃走,以免受伤而陷父母于不义。参见「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条。《聊斋志异.卷六.马介甫》:「小受大走,直将代孟母投梭。」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父母处罚,若是轻打就接受,若是重打则逃走,以免受伤而陷父母于不义。见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条。聊斋志异˙卷六˙马介甫:小受大走,直将代孟母投梭。
出处《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其他释义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
读音:xiǎo
[xiǎo]
(1)(形)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河|地方~|~路。
(2)(副)短时间地:~住|~坐。
(3)(副)稍微:~有才华|牛刀~试。
(4)(形)略微少于;将近:干了~半辈子。
(5)(形)排行最末的:~儿子。
(6)(名)年纪小的人:一家大~|上有老;下有~。
(7)(名)指妾:讨~。
(8)(代)谦辞;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女|~店。
读音:shòu
[shòu]
(1)(动)接受。
(2)(动)遭受:~灾。
(3)(动)忍受;禁受:~不了。
(4)(动)〈方〉适合:~吃(吃着有味)|~听(听着入耳)。
读音:dà,dài
[dà]
[ dà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 dài ]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 tài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读音:zǒu
[zǒu]
(1)(动)跑
(2)(动)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3)(动)移动:挪动:挪动
(4)(动)离开;去:车刚~|把土抬~。
(5)(动)(亲友之间)来往:~娘家|~亲戚。
(6)(动)通过;由:~这个门出去。
(7)(动)漏出;泄露:~风|~漏|~气。
(8)(动)改变或失去原样:~味|~样|~色|~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