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玉
【拼音】:xiāng yù
【结构】:香(上下结构)玉(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1.有香气的玉。2.泛指美玉。3.比喻花瓣。4.比喻美女的体肤。香玉[xiāngyù]⒈有香气的玉。⒉泛指美玉。⒊比喻花瓣。⒋比喻美女的体肤。
引证解释⒈有香气的玉。引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肃宗赐辅国香玉辟邪,其玉之香闻数百步,虽鏁之金函石匱,终不能掩其气。”⒉泛指美玉。引《红楼梦》第二八回:“老太太多着一个香玉如意。”⒊比喻花瓣。引唐李玖《白衣叟途中吟》:“春草凄凄春水緑,野棠开尽飘香玉。”⒋比喻美女的体肤。引唐温庭筠《晚归曲》:“弯堤弱柳遥相瞩,雀扇团圆掩香玉。”金元好问《倦绣图》诗:“香玉春来困不胜,啼鸎唤梦几时譍。”
网络解释香玉(《聊斋志异》篇目)《香玉》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网友释义《香玉》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也是1986年电视剧《聊斋电视系列片》中单元剧篇目。
汉语大词典(1).有香气的玉。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肃宗赐辅国香玉辟邪,其玉之香闻数百步,虽锁之金函石匮,终不能掩其气。”(2).泛指美玉。《红楼梦》第二八回:“老太太多着一个香玉如意。”(3).比喻花瓣。唐李玖《白衣叟途中吟》:“春草凄凄春水绿,野棠开尽飘香玉。”(4).比喻美女的体肤。唐温庭筠《晚归曲》:“弯堤弱柳遥相瞩,雀扇团圆掩香玉。”金元好问《倦绣图》诗:“香玉春来困不胜,啼莺唤梦几时应。”
其他释义1.有香气的玉。2.泛指美玉。3.比喻花瓣。4.比喻美女的体肤。
1.宝鸡的演出生涯,奠定了常香玉“豫剧皇后”的基础,被称为“河南梆子”的豫剧,从此在八百里秦川传播开来。
2.他曾亲手送走了常香玉的干妈、常香玉的老伴和常香玉本人,还有张新芳、陈裕德等社会名流。
3.秋风飘过,秋天的味道。稻谷沉甸甸的清香,玉米棒子的清香,还有花生香喷喷的味道,红薯的脆甜味道。混合成了秋天特有的馨香。香味随风飘啊飘,写成了秋天的诗。
4.尚雯婕、小香玉、李光曦以及吉祥三宝等带领贫困儿童游览世博园,更在中国馆充当讲解员。
5.实际上她父亲只是一般的“三青团”历史问题,组织上早已搞清楚,还被批准和常香玉一起到朝鲜慰问志愿军演出,受到金日成元帅接见,还获赠银杯、银筷纪念。
6.铁锅炖鱼贴饼子,咸鲜鱼肉搭配酥香玉米饼,童年记忆里的美味。
7.你似雨后的彩虹五彩斑斓。你如天边的晚霞彩云美丽飘逸。你像花园的红玫瑰花芳香玉立。你像彩蝶满园纷飞翩翩起舞。爱你爱的痴心醉,一生共度起飞跃。
8.茶花、仙客来、紫罗兰、晚香玉、凤仙花、石竹、唐菖蒲等可通过叶片将毒性很强的二氧化硫,经过氧化作用转化为无毒或低毒性的硫酸盐等物质。
9.麦子丰收了,在快乐的阳光下晒着,散发幸福的麦香;玉米丰收了,剥除烦恼的外衣,露出饱满的希望;棉花丰收了,有着洁白的心灵,还有绒绒的心情。每一天,你的生活都是收获的季节。
10.离二七广场不远,二七路西边一家照相馆橱窗里挂有两个人放大的照片,一个是韩兰根,一个是常香玉。
读音:xiāng
[xiāng]
(1)(名)谷物的芳香。
(2)(形)气味好闻:~草|~料。
(3)(形)食物味道好:饭做得很~。
(4)(形)吃东西胃口好:饭吃得~。
(5)(形)睡得塌实:睡得正~呢。
(6)(形)受欢迎;被看重:吃~|这种化肥在农村很吃~。
(7)(名)香料:檀~|沉~。
(8)(名)用木屑掺香料做成的细条;燃烧时发出好闻的香味;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时常用;有的加上药物;可以熏蚊子:烧~|蚊~|一炷~。
(9)(动)〈方〉亲吻:~面孔。
(10)(xiānɡ)姓。
读音:yù
[yù]
(1)(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形)比喻洁白或美丽:~颜|亭亭~立。
(3)敬辞;指对方身体或行动:~音|~照。
(4)(Y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