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出暮归
【拼音】:zǎo chū mù guī
【注音】:ㄗㄠˇㄔㄨㄇㄨˋㄍㄨㄟ
【词性】:成语。
【繁体】:早出暮歸
词语解释早晨出去,晩上归来。谓整日在外。
基础解释见/'早出晩归/'。
引证解释⒈见“早出晚归”。
综合释义早晨出去,晚上归来。指整日在外。
汉语大词典见“早出晚归”。《汉语大词典》:早出晚归(早出晚归) 拼音:zǎochūwǎnguī亦作“早出暮归”。早晨出去,晚上归来。谓整日在外。《古今小说·任孝子烈性为神》:“这任圭又向早出晚归,因此不满妇人之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老舍《骆驼祥子》五:“刘四爷也有点看不上祥子:祥子的拼命,早出晚归,当然是不利于他的车的。”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其他释义暮:晚上。早晨出门,晚上归来。
反义词 早出晚归
1.业内人士说,这一沿袭十多年“早出暮归”的扫墓一日游大军将成为以后20天中公路和铁道上的一道“风景线”。
读音:zǎo
[zǎo]
(1)(名)早晨。
(2)(副)很久以前。
(3)(副)先前(表示离现在已有一段距离):我的话~说完了。
(4)(副)比一定的时间靠前。
(5)(名)问候的话;用于早晨见面时互相招呼:您~!
读音:chū
[chū]
(1)(动)从里面走向外面:~来|~席。
(2)(动)超出。
(3)(动)往外拿:~主意。
(4)(动)出产、产生、发生:~问题。
(5)(动)发出:~汗。
(6)(动)显露:~名。
(7)(动)显得量多:不~数。
(8)(动)支出:~纳。
(9)(名)〈方〉跟“往”连用;表示向外: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一~戏。(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从里往外:跑~大门。(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含有从隐蔽到显露或从无到有的意思:做~成绩。(助)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超出: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
读音:mù
[mù]
(1)(名)傍晚:~色|朝三~四。
(2)(形)(时间)将尽;晚:~春|~年。
读音:guī
[guī]
1. 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2. 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3. 趋向,去往:归附。众望所归。
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归并。归功。归咎。
5. 由,属于:这事归我办。归属。
6. 结局:归宿(
)。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归。
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9. 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