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
【拼音】:fèng hè
词语解释⒈ 谓做诗词与别人相唱和。唐杨炯有《奉和上元酺宴应诏》诗。奉和[fènghé]⒈谓做诗词与别人相唱和。唐杨炯有《奉和上元酺宴应诏》诗。
基础解释谓做诗词与别人相唱和。唐杨炯有《奉和上元酺宴应诏》诗。
引证解释⒈ 谓做诗词与别人相唱和。唐杨炯有《奉和上元酺宴应诏》诗。引:清孙枝蔚《戏赠左子直棅纳姬》诗:“宾客催粧总有诗,吾将奉和却攒眉。”⒈谓做诗词与别人相唱和。唐杨炯有《奉和上元酺宴应诏》诗。引清孙枝蔚《戏赠左子直棅纳姬》诗:“宾客催粧总有诗,吾将奉和却攒眉。”
综合释义谓做诗词与别人相唱和。唐杨炯有《奉和上元酺宴应诏》诗。清孙枝蔚《戏赠左子直棅纳姬》诗:“宾客催粧总有诗,吾将奉和却攒眉。”
汉语大词典谓做诗词与别人相唱和。唐杨炯有《奉和上元酺宴应诏》诗。清孙枝蔚《戏赠左子直柄纳姬》诗:“宾客催妆总有诗,吾将奉和却攒眉。”
其他释义1.谓做诗词与别人相唱和。唐杨炯有《奉和上元酺宴应诏》诗。
近义词 倡和
1.工作制和数不清的节假日为法国人的浪漫提供了必备的条件,而“超前享受”则是大多数人信奉和采用的手段。
2.第二天,杨奉命令甘宁率军五千为先头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先行一步到达高陵,杨奉和徐晃则率领一万主力押运各种粮草辎重在后面缓行。
3.他的“记游诗”,写得尤为成功,“题赠奉和诗”,也写得较有特色。
4.神的力量虽然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但是他有一个缺点,连我们这些信奉和追随他的人都不能讳言。神的力量,无法改变人的心。江南
5.中业江川律师事务所律师信奉和遵循的口号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6.他的崇奉和宗教便决不容有混杂和伴侣.
7.一九五0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8.应制奉和、出游纪胜。
9.他的“记游诗”,写得尤为成功,“题赠奉和诗”,也写得较有特色。(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网奉和造句)
10.他的崇奉和宗教便决不容有混杂和伴侣.[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奉和造句]
读音:fèng
[fèng]
(1)(动)给;献给(多指对上级或长辈):~上新书一册。
(2)(动)接受(多指上级或长辈):~到命令。
(3)(形)尊重:崇~|~为圭臬。
(4)(名)信仰:素~佛教。
(5)(动)侍侯:~养|侍~。
(6)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托|~陪|~劝|~告。
(7)(Fènɡ)姓。
读音:hé,hè,huó,huò,hú
[hè]
[ hé ]1. 相安,谐调: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2. 平静: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3. 平息争端: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和是四。
5. 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6. 连词,跟,同:我和老师打球。
7. 介词,向,对:我和老师请教。
8. 指日本国: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
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和棋。和局。
10. 姓。
[ hè ]1. 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
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和诗。
[ huó ]1.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面。和泥。
[ huò ]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和水。
[ hú ]1.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