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学
【拼音】:fù guó xué
【注音】:ㄈㄨˋㄍㄨㄛˊㄒㄩㄝˊ
【结构】:富(上下结构)国(全包围结构)学(上下结构)
【繁体】:富國學
词语解释经济学的旧译名。我国最早的经济学中文译名为'富国策'。后经清学部审定,译经济学为'富国学'。1901年严复又译为'计学',次年梁启超改计学为'生计学'。同时日本译名'经济学'亦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经孙中山肯定,统一译为'经济学'。
基础解释经济学的旧译名。我国最早的经济学中文译名为/'富国策/'。后经清学部审定,译经济学为/'富国学/'。1901年严复又译为/'计学/',次年梁启超改计学为/'生计学/'。同时日本译名/'经济学/'亦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经孙中山肯定,统一译为/'经济学/'。
引证解释⒈经济学的旧译名。我国最早的经济学中文译名为“富国策”。后经清学部审定,译经济学为“富国学”。1901年严复又译为“计学”,次年梁启超改计学为“生计学”。同时日本译名“经济学”亦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经孙中山肯定,统一译为“经济学”。
网络解释富国学经济学的旧译名。我国最早的经济学中文译名为“富国策”。后经清学部审定,译经济学为“富国学”。1901年严复又译为“计学”,次年梁启超改计学为“生计学”。同时日本译名“经济学”亦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经孙中山肯定,统一译为“经济学”。
汉语大词典经济学的旧译名。我国最早的经济学中文译名为“富国策”。后经清学部审定,译经济学为“富国学”。1901年严复又译为“计学”,次年梁启超改计学为“生计学”。同时日本译名“经济学”亦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经孙中山肯定,统一译为“经济学”。
其他释义1.经济学的旧译名。我国最早的经济学中文译名为'富国策'。后经清学部审定,译经济学为'富国学'。1901年严复又译为'计学',次年梁启超改计学为'生计学'。同时日本译名'经济学'亦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经孙中山肯定,统一译为'经济学'。
读音:fù
[fù]
(1)(形)财产多(跟‘贫’‘穷’相对)
(2)(名)资源;财产:~源|财~。
(3)(形)丰富;多:~饶|~于养分。
(4)(Fù)姓。
读音:guó
[guó]
(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4)(名)(Guó)姓。
读音:xué
[xué]
(1)(动)学习:~书法。
(2)(动)模仿:鹦鹉~舌|~得很像。
(3)(名)学问:博~|才疏~浅|治~。
(4)(名)指学科:化~|数~|新~。
(5)(名)学校: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