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道
【拼音】:luàn dào
【注音】:ㄌㄨㄢˋㄉㄠˋ
【结构】:乱(左右结构)道(半包围结构)
【简体】:乱道
【繁体】:亂道
词语解释1.妄言;胡说。2.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3.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和理论。乱道[luàndào]⒈妄言;胡说。⒉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⒊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和理论。
基础解释妄言;胡说。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3.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和理论。
引证解释⒈妄言;胡说。引《汉书·张禹传》:“新学小生,乱道误人,直无信用。”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不过有谁提议把他俩的命运结合到一块,她便觉得这人是瞎说乱道。”⒉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引宋欧阳修《答连职方书》:“乱道《思颖诗》一卷,粗以见志,闲中可资一噱。”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有乱道一两首在谢丈处,为无人写録得也。圣俞略与臧否之。”⒊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和理论。引《明神宗万历实录》卷三六九:“敢倡乱道,惑世诬民。”
网络解释乱道妄言;胡说。《汉书·张禹传》:“新学小生,乱道误人,直无信用。”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不过有谁提议把他俩的命运结合到一块,她便觉得这人是瞎说乱道。”
综合释义妄言;胡说。《汉书·张禹传》:“新学小生,乱道误人,直无信用。”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不过有谁提议把他俩的命运结合到一块,她便觉得这人是瞎说乱道。”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宋欧阳修《答连职方书》:“乱道《思颖诗》一卷,粗以见志,闲中可资一噱。”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有乱道一两首在谢丈处,为无人写録得也。圣俞略与臧否之。”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和理论。《明神宗万历实录》卷三六九:“敢倡乱道,惑世诬民。”胡说。如:「不可乱道他人长短。」也作「乱说」。不符合正统思想的言论或主张。《汉书.卷八一.张禹传》:「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
网友释义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日语考试类图书。《新日本语能力测试2级读解通关秘籍》编委一直关注着日本语能力测试的改革动向,搜集了大量的国内外权威资料,在新的考试大纲公布的第一时间就完成了本套书的编写,内容完全切合新考纲标准。
汉语大词典(1).妄言;胡说。《汉书·张禹传》:“新学小生,乱道误人,直无信用。”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不过有谁提议把他俩的命运结合到一块,她便觉得这人是瞎说乱道。”(2).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宋欧阳修《答连职方书》:“乱道《思颖诗》一卷,粗以见志,闲中可资一噱。”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有乱道一两首在谢丈处,为无人写录得也。圣俞略与臧否之。”(3).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和理论。《明神宗万历实录》卷三六九:“敢倡乱道,惑世诬民。”
国语辞典胡说,如:「不可乱道他人长短。」也作「乱说」。乱道[luàndào]⒈胡说。也作「乱说」。例如:「不可乱道他人长短。」⒉不符合正统思想的言论或主张。引《汉书·卷八一·张禹传》:「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英语see亂說|乱说[luan4shuo1]
辞典修订版胡说,如:「不可乱道他人长短。」也作「乱说」。不符合正统思想的言论或主张。《汉书.卷八一.张禹传》:「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
其他解释1.邪乱不正之道也。《后汉书·张禹传》:「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
1.脉搏跳动很快,经脉运行十分紊乱,道道真气不断攒刺,根本没有一个清晰的输理线路。
2.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
3.拗!敢情你们俩是旧相好呀!这可再好也没有了,戈少侠!并不是我古大姊胡说乱道,我们的玉女还是个黄花闺女呢!
4.忠信谨慎,德义之基;虚无诡谲,乱道之根。
5.可是方才听杨笑说两边各有千秋,不清不楚,既是胡诌乱道,又无拍马屁之嫌,摆明是拐着弯儿地骂自己,顿时怒气冲天。
6.快不要胡说乱道,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应当有些忌讳才是。
7.余与芸联句以遣闷怀,而两韵之后,逾联逾纵,想入非夷,随口乱道。
8.随兴所至,胡乱道来,天马行空,请勿在意。
9.二位寨主,圣女命我们攻山,理应相助,但二位寨主却袖手旁观,甚至破坏浮桥与六合城,这也就罢了,为何还胡说乱道,乱我寨主之心?
10.被皇帝加上“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严拿治罪,著作尽行烧毁,他本人惨死于狱中。
读音:luàn
[luàn]
1.没有秩序和条理:~七八糟。
2.武装骚扰:兵~。叛~。
3.使混乱;使紊乱:捣~。以假~真。
4.任意;随便:不许~扔纸屑。
读音:dào
[dào]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