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旗
【拼音】:lóng hǔ qí
【注音】:ㄌㄨㄥˊㄏㄨˇㄑ一ˊ
【结构】:龙(独体结构)虎(半包围结构)旗(左右结构)
【繁体】:龍虎旗
词语解释参见:龙虎旗,龙虎旗龙虎旗[lónghǔqí]⒈参见:龙虎旗,龙虎旗。
基础解释参见:[[龙虎旗]],[[龙虎旗]]
引证解释⒈亦作“龙虎旂”。绘有龙虎的旗帜。皇帝的仪仗。引唐李白《永王东巡歌》之一:“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明黄佐《临江道中》诗:“长鲸已堕黄石磯,大将犹搴龙虎旂。”清遯庐《童子军·割发》:“一半是怜那同胞空碎螳螂臂,一半儿是愤那异族偷窥龙虎旗,多只为髮界嘵嘵慨誓师。”
网络解释龙虎旗在祭祀中使用龙虎旗具体从什么年代开始已不可考。目前龙虎旗在浙江农村还能见到。附图是浙江金华一农村的祭祀活动中使用的龙虎旗。
综合释义亦作“龙虎旂”。绘有龙虎的旗帜。皇帝的仪仗。唐李白《永王东巡歌》之一:“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明黄佐《临江道中》诗:“长鲸已堕黄石磯,大将犹搴龙虎旂。”清遯庐《童子军·割发》:“一半是怜那同胞空碎螳螂臂,一半儿是愤那异族偷窥龙虎旗,多只为髮界嘵嘵慨誓师。”
汉语大词典亦作“龙虎旂”。绘有龙虎的旗帜。皇帝的仪仗。唐李白《永王东巡歌》之一:“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明黄佐《临江道中》:“长鲸已堕黄石矶,大将犹搴龙虎旂。”清遁庐《童子军·割发》:“一半是怜那同胞空碎螳螂臂,一半儿是愤那异族偷窥龙虎旗,多只为发界哓哓慨誓师。”
其他释义1.见'龙虎旗'。
1.望着眼前这壮丽的景色,轻轻抚摸着这古老的城墙,我仿佛看到了昔日古代劳动人民修建长城的情景。这就是经过2500个寒暑的万里长城。它下面铺着劳动人民的白骨,它的上面飘着威风显赫的龙虎旗。中国的社会兴衰荣辱的历史,都垒进了它那漫长的巍巍的身躯中。
读音:lóng
[lóng]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
读音:hǔ
[hǔ]
读音:qí
[qí]
(1)(名)旗子:国~|红~|挂~。
(2)(名)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后泛指属于满族的:~人|~袍。
(3)(名)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