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口
【拼音】:nìng kǒu
【注音】:ㄋ一ㄥˋㄎㄡˇ
【结构】:佞(左右结构)口(独体结构)
【简体】:佞口
【繁体】:佞口
词语解释1.谗佞人之口。指谗言。2.利口;巧嘴。佞口[nìngkǒu]⒈谗佞人之口。指谗言。⒉利口;巧嘴。
基础解释谗佞人之口。指谗言。利口;巧嘴。
引证解释⒈谗佞人之口。指谗言。引五代徐夤《送卢拾遗归华山》诗:“紫殿諫多防佞口,清秋假满别明君。”⒉利口;巧嘴。引明朱鼎《玉镜记·繫狱》:“我有倚天势,操着生杀权,无端佞口敢犯颜!”《天雨花》第七回:“只知嚼烂舌头根,谁与你鬭此佞口?”刘国钧《辛壬之间杂诗》:“高谈谁识五侯宾?佞口便便自絶伦。”
网络解释佞口佞口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nìngkǒu,出自《送卢拾遗归华山》。
综合释义谗佞人之口。指谗言。五代徐夤《送卢拾遗归华山》诗:“紫殿諫多防佞口,清秋假满别明君。”利口;巧嘴。明朱鼎《玉镜记·繫狱》:“我有倚天势,操着生杀权,无端佞口敢犯颜!”《天雨花》第七回:“只知嚼烂舌头根,谁与你鬭此佞口?”刘国钧《辛壬之间杂诗》:“高谈谁识五侯宾?佞口便便自絶伦。”谄媚而有口才的人。唐.徐夤〈送卢拾遗归华山〉诗:「紫殿谏多防佞口,清秋假满别明君。」
汉语大词典(1).谗佞人之口。指谗言。五代徐夤《送卢拾遗归华山》诗:“紫殿谏多防佞口,清秋假满别明君。”(2).利口;巧嘴。明朱鼎《玉镜记·系狱》:“我有倚天势,操着生杀权,无端佞口敢犯颜!”《天雨花》第七回:“只知嚼烂舌头根,谁与你斗此佞口?”刘国钧《辛壬之间杂诗》:“高谈谁识五侯宾?佞口便便自绝伦。”
国语辞典谄媚而有口才的人。佞口[nìngkǒu]⒈谄媚而有口才的人。引唐·徐夤〈送卢拾遗归华山〉诗:「紫殿谏多防佞口,清秋假满别明君。」
辞典修订版谄媚而有口才的人。唐.徐夤〈送卢拾遗归华山〉诗:「紫殿谏多防佞口,清秋假满别明君。」
其他解释谄媚也。唐、徐夤〈送卢拾遗归华山〉诗:「紫殿谏多防佞口。」
读音:nìng
[nìng]
(1)(形)能说会道;惯于用花言巧语谄媚人:~臣|~人。
(2)(形)有才智:不~。
读音:kǒu
[kǒu]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