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
【拼音】:tóu fa
【注音】:ㄊㄡˊㄈㄚˋ
【词性】:名词。
【结构】:头(独体结构)发(独体结构)
【繁体】:頭髮
词语解释头发tóufa。(1)人头上长的毛。(2)指像软毛似的一头漂亮的短发。头发[tóufa]⒈人头上长的毛。例头发上指。——《史记·项羽本纪》英hair;⒉指像软毛似的一头漂亮的短发。英pile;
基础解释人的前额以上、两耳以上和后颈部以上生长的毛。
引证解释⒈人的前额以上、两耳以上和后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引《神异经·东荒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髮皓白。”唐贾岛《山中道士》诗:“头髮梳千下,休粮带瘦容。”《水浒传》第十二回:“杨志左手接过头髮,照着刀口上尽气力一吹,那头髮都做两段,纷纷飘下地来。”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在风雪里一》:“头发乱蓬蓬的揉成一团,上面还粘着草棒儿。”
网络解释头发(生于头部的毛发)头发,指生长在头部的毛发。头发并不是器官,所以不含神经和血管,但含有细胞。头发除了使人增加美感之外,主要用于保护头部。细软蓬松的头发具有弹性,可以抵挡较轻的碰撞,还可以帮助头部汗液的蒸发。一般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左右,在所有毛发中,头发的长度最长,尤其是女子留长发者。有的可长到90~100cm,甚至150cm,但一般不会超出200cm。
综合释义人的前额以上、两耳以上和后颈部以上生长的毛。《神异经·东荒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髮皓白。”唐贾岛《山中道士》诗:“头髮梳千下,休粮带瘦容。”《水浒传》第十二回:“杨志左手接过头髮,照着刀口上尽气力一吹,那头髮都做两段,纷纷飘下地来。”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在风雪里一》:“头发乱蓬蓬的揉成一团,上面还粘着草棒儿。”
汉语大词典人的前额以上、两耳以上和后颈部以上生长的毛。《神异经·东荒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唐贾岛《山中道士》诗:“头发梳千下,休粮带瘦容。”《水浒传》第十二回:“杨志左手接过头发,照着刀口上尽气力一吹,那头发都做两段,纷纷飘下地来。”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在风雪里一》:“头发乱蓬蓬的揉成一团,上面还粘着草棒儿。”
国语辞典头上的毛发。头发[tóufǎ]⒈头上的毛发。引《红楼梦·第四二回》:「过来,我替你把头发拢一拢。」《文明小史·第三九回》:「他的头发,虽然已剪去十分中八分,却有一条假辫子可以罩上,叫人家看不出来的。」
法语cheveux、chevelure
其他释义1.人的前额以上﹑两耳以上和后颈部以上生长的毛。
1.妈妈操心挨累,刚过四十岁,头发就斑白了。
2.瞧你这样子,红头发,超短裙,打扮得不伦不类,哪像个学生。
3.夏天到了,天气渐渐热起来,妈妈催促我去把头发剪短。
4.山里人都用奇异的目光看着这些红头发蓝眼睛的客人。
5.她的头发剪的很糟,发端参差不齐。
6.江姐换了身衣服,理了理头发,然后走向刑场,从容就义。
7.这猝不及防的惊变,使我帽子下面的头发都竖起来。
8.他个子不高,身上穿着制服,头发梳得很柔顺,说起话来油腔滑调。
9.快把你蓬松凌乱的头发梳理好。
10.染发剂效果不好,因而早已致使她的头发参差不齐。
读音:tóu,tou
[tóu]
[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 tou ]1.(~儿)名词后缀。 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石~。骨~。舌~。罐~。苗~。b)接于动词词根:念~。扣~。饶~。嚼~儿。看~儿。听~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甜~儿。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
读音:fā,fà
[fa]
[ fā ]1.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2.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3.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4. 散开,分散:发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6. 打开,揭露:发现。发掘。
7. 产生,出现:发生。发愤。奋发。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发面。
9. 显现,显出:发病。发抖。发憷。
10. 开始动作:发动。
11. 引起,开启:启发。发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发布。发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 fà ]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发。鬓发。怒发冲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