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
【拼音】:zhàng yì
【注音】:ㄓㄤˋ一ˋ
【词性】:动词。
【结构】:仗(左右结构)义(独体结构)
【简体】:仗义
【繁体】:仗義
词语解释仗义zhàngyì。(1)主持公道。(2)重义气;守信用。仗义[zhàngyì]⒈主持公道。例仗义直言。英fromasenseofjustice;⒉重义气;守信用。例他们这么不仗义,我们也就别客气了。英beloyal(tofriends);
基础解释讲求义气;重情义。
引证解释⒈主持正义。引《汉书·贾谊传》:“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故可以託不御之权,可以寄六尺之孤。”唐李德裕《荐处士李源表》:“自天寳之后,俗尚浮华,士罕仗义,人怀苟免。”《明史·程启充传》:“帝曰:‘守仁一闻宸濠变,仗义兴兵,戡定大难,特加封爵,以酬大功,不必更议。’”⒉谓讲义气。引沈从文《泥涂》:“这个人做事真是特别仗义热心!”
网络解释仗义仗义是一个动词词汇,读音为zhàngyì,指主持正义;谓讲义气。东北方言中意为理直气壮,有“嚣张”的意思。
综合释义主持正义。《汉书·贾谊传》:“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故可以託不御之权,可以寄六尺之孤。”唐李德裕《荐处士李源表》:“自天寳之后,俗尚浮华,士罕仗义,人怀苟免。”《明史·程启充传》:“帝曰:‘守仁一闻宸濠变,仗义兴兵,戡定大难,特加封爵,以酬大功,不必更议。’”谓讲义气。沈从文《泥涂》:“这个人做事真是特别仗义热心!”
网友释义仗义,动词词汇,指主持正义;谓讲义气。东北方言中意为理直气壮,有“嚣张”的意思。
汉语大词典(1).主持正义。《汉书·贾谊传》:“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故可以托不御之权,可以寄六尺之孤。”唐李德裕《荐处士李源表》:“自天宝之后,俗尚浮华,士罕仗义,人怀苟免。”《明史·程启充传》:“帝曰:‘守仁一闻宸濠变,仗义兴兵,戡定大难,特加封爵,以酬大功,不必更议。’”(2).谓讲义气。沈从文《泥涂》:“这个人做事真是特别仗义热心!”
国语辞典凭义理行事。仗义[zhàngyì]⒈凭义理行事。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那人负气仗义,交游豪俊,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像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
辞典修订版凭义理行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那人负气仗义,交游豪俊,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像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
辞典简编版凭义理行事。 【造句】仗义疏财
其他解释依据正义也。主持正义也。《汉书·贾谊传》:「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汉、陆贾《新语·道基》:「圣人怀仁仗义。」;《三国志·魏书·桓阶传》:「曹公虽弱,仗义而起。」;《南史·梁武帝纪》:「太白出西方,仗义而动。」;隋、王通《文中子·问易》:「王泽竭,而诸侯仗义矣。」
法语agir selon la justice
其他释义1.主持正义。2.谓讲义气。
1.李老师是个仗义执言的好人。
2.他性情耿直,总爱仗义执言。
3.因为他们经历的社会更多一些,而且他们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吃的苦也更多,对神会也就有跟我们不一样的认识,所以我们所谓的真诚啊,仗义啊,乱起八糟咱们觉得好的品质,在他们看来也许有的很一无是处,所以很多隔阂让我们彼此不能很好的理解,相处,所以药从双方的角度都考虑的情况下让父母高兴!。
4.自己只是在家中广行善事,仗义疏财。
5.储安平这种不顾私人恩怨的仗义执言的风格让人敬佩。
6.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描绘古侠士行侠仗义的常用辞句。
7.亦且仗义疏财,偷来的东西,随手散与贫穷负极之人。
8.实际上,我们似乎更希望那些真正富有的人能仗义疏财。
9.他这个人有个最大特点就是慷慨仗义,所以人们都很敬重他。
10.梁山好汉喜欢仗义疏财。
读音:zhàng
[zhàng]
(1)(动)执;拿着(兵器)
(2)(名)兵器的总称:仪~。
(3)(动)凭借;倚仗:~势欺人。
(4)(动)指战争或战斗:打好春耕生产这一~。
读音:yì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