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骨
【拼音】:mèi gǔ
【注音】:ㄇㄟˋㄍㄨˇ
【结构】:媚(左右结构)骨(上下结构)
【简体】:媚骨
【繁体】:媚骨
词语解释媚骨mèigǔ。(1)比喻奉承阿谀的气质、品格。媚骨[mèigǔ]⒈比喻奉承阿谀的气质、品格。例奴颜媚骨。英obsequiousness;
基础解释(名)巴结奉承有权势的人,对他们卑躬屈膝:奴颜~。
引证解释⒈比喻奉承阿谀的气质、品格。引陈子范《有感》诗之二:“生无媚骨艰逢世,死有餘羞枉出山。”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十二:“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⒉喻书法笔力柔媚。引明顾起元《客座赘语·书法》:“卜中立行书师章草,简劲无媚骨。”
网络解释媚骨媚骨,读音mèigǔ,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谄媚的性格。
综合释义比喻奉承阿谀的气质、品格。陈子范《有感》诗之二:“生无媚骨艰逢世,死有餘羞枉出山。”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十二:“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喻书法笔力柔媚。明顾起元《客座赘语·书法》:“卜中立行书师章草,简劲无媚骨。”
网友释义媚骨,读音mèigǔ,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谄媚的性格。
汉语大词典(1).比喻奉承阿谀的气质、品格。陈子范《有感》诗之二:“生无媚骨艰逢世,死有馀羞枉出山。”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十二:“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2).喻书法笔力柔媚。明顾起元《客座赘语·书法》:“卜中立行书师章草,简劲无媚骨。”
国语辞典比喻奉承阿谀的品格,如:「为人宜直道而行,岂可屈膝媚骨?」媚骨[mèigǔ]⒈比喻奉承阿谀的品格。例如:「为人宜直道而行,岂可屈膝媚骨?」
其他释义奉承谄媚的本质:奴颜媚骨。
1.瞧他那媚骨相,准不是个好东西。
2.她最瞧不起那些奴颜媚骨、逢迎拍马的人。
3.瞧他一副奴颜媚骨嘴脸就让人讨厌。
4.一个外交官,一丝一毫的奴颜媚骨,都会给一个民族带来极大的耻辱。
5.眉眼含情,娇艳动人,一派风流媚惑之姿,人还是那个人,可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就好像一夕之间长大了,少了少女的青涩,多了女子的风情之姿。真正的天生媚骨,只盈盈一立,就能让人失心魄。
6.他在反动统治阶级面前没有丝毫的奴颜与媚骨。
7.软骨头多谀辞,媚骨只会花说柳说,直言不讳需铮铮铁骨。
8.我便想到,您相公门下有许多夜来乞求的官吏,他们的媚骨巧舌要比钱秃子高明十倍。
9.传说中,妖后妲己就是一个具有九天媚骨的人,她以一人之力,就把整个诺大的商朝给搞得乌天黑地的。
10.假如莪是你,莪会奴颜媚骨,大概被闪电击倒。
读音:mèi
[mèi]
(1)(动)有意讨人喜欢;巴结:谄~。
(2)(形)美好;可爱:春光明~。
读音:gǔ,gū
[gǔ]
[ gǔ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 gū ]1.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2.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