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待
【拼音】:xū dài
【注音】:ㄒㄨㄉㄞˋ
【结构】:须(左右结构)待(左右结构)
【简体】:须待
【繁体】:須待
词语解释1.依靠。2.等待。须待[xūdài]⒈依靠。⒉等待。
基础解释依靠。等待。
引证解释⒈依靠。引汉王充《论衡·非韩》:“儒生,耕战所须待也;弃而不存,如何也?”⒉等待。引《三国志·魏志·赵俨传》:“若绵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所须待也。”《汉书·郊祀志上》“宿留海上”唐颜师古注:“宿留,谓有所须待也。”
网络解释须待须待(须待)
综合释义依靠。汉王充《论衡·非韩》:“儒生,耕战所须待也;弃而不存,如何也?”等待。《三国志·魏志·赵俨传》:“若绵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所须待也。”《汉书·郊祀志上》“宿留海上”唐颜师古注:“宿留,谓有所须待也。”期待。《三国志.卷二三.魏书.赵俨传》:「若绵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 所须待也。」必须等待。如:「须待来年」。
汉语大词典(1).依靠。汉王充《论衡·非韩》:“儒生,耕战所须待也;弃而不存,如何也?”(2).等待。《三国志·魏志·赵俨传》:“若绵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所须待也。”《汉书·郊祀志上》“宿留海上”唐颜师古注:“宿留,谓有所须待也。”
国语辞典期待,如:「须待来年」。须待[xūdài]⒈期待。引《三国志·卷二三·魏书·赵俨传》:「若绵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所须待也。」⒉必须等待。例如:「须待来年」。
辞典修订版期待。《三国志.卷二三.魏书.赵俨传》:「若绵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 所须待也。」必须等待,如:「须待来年」。
1.文臣武将争来此地驻马,得中原必先得天中;士农工商纷至淮西入店,朱紫贵须待月旦评。
2.不管他怎么吵闹,上海市有关领导已有言在先:必须待满两个月。
3.这些女性不能自由行动,特别是,那些受到宗教团体要求的女性,必须待在家中,最多只能,在监护人的陪同下外出。
4.陆游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
5.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
6.若是一个人对于某一种技艺没有知识,他对于那种技艺的语言和作为,就不能做正确的判断了。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7.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
8.老耄须待养者,年九十已上,复不事,家一人。
9.锦帐诉衷情,嫩玉生香,自古何须待。
10.尽管他喜欢这份工作,但他讨厌有几个月必须待在华盛顿,那个被他称为“世界上最糟糕的城市”的地方,并且毅然地远离交际圈。
读音:xū
[xū]
1. 必得,应当:无须。莫须有。必须。务须。须要。
2. 等待,停留:须留(迟留,留待)。
3.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须眉(男子的代称)。须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4. 〔须臾〕片刻,一会儿。
5. 像胡须的东西:须根。触须。
读音:dài,dāi
[dài]
[ dài ]1.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 dāi ]1. 停留,逗留,迟延:你待一会儿再走。